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阿里財報透漏重要信號 「增收不增利」引發機構憂慮

    阿里財報透漏重要信號 「增收不增利」引發機構憂慮

    5月13日晚間,阿里巴巴公佈了2021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2021財年全年財報,受到反壟斷罰金的影響,阿里自2014年9月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單季虧損,這也引發阿里美股股價大跌逾6%,港股股價在5月14日險些跌破200港元。

    面對中國對網路平台監管愈發嚴格的新形勢,以及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競爭對手在中國下沉市場和電商直播上的強勢崛起,阿里巴巴在新財年有可能採用更為激進的「用利潤換市場份額」的做法,並加大對商家和新用户補貼,這也成為阿里未來發展戰略中值得重點關注的一點。

    自2020年11月開始,阿里巴巴股價就不斷下跌,從300港元跌至200港元左右,半年跌幅30%。(Wind資訊)

    當然,「增量利潤全部進行再投資」的提法,也必然引發機構的憂慮,在年報發佈之後的電話會議中有機構直接質疑:阿里未來是否會出現零利潤增長的情況?

    擴大投資強化市場領先地位

    從財報公佈後多家投行機構的研判,以及阿里巴巴集團高管在投資人電話會議的講話來看,除了要應對中國網路平台反壟斷的持續壓力之外,面對競爭對手的咄咄逼人,阿里試圖通過擴大投資等手段強化市場領先地位,很可能會拖累2022財年的利潤率。

    「計劃將2022財年所有增量利潤及額外資本用於支持平台商家,以及投資於新業務和關鍵戰略領域。」阿里巴巴集團CFO(首席財務官)武衞解釋到:「我認為僅僅保障利潤,對於阿里的長期投資者是非常愚蠢的,有很多的競爭對手,發生着巨大的虧損,在不斷地投入市場。」

    顯然,阿里高管的這一發言,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用利潤換市場份額」的激進戰略,這在網路競爭中並不罕見,但是對於阿里巴巴的投資人尤其是機構投資人而言,在長年習慣了這隻下單的金雞之後,恐怕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阿里巴巴的運營「新思維」。

    對此,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首席執行官)張勇也表示,公司的三大戰略包括內需、全球化及高科技都會進行投入,這三個領域都能看到巨大的增長機會。

    阿里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

    跟一般的中國網路公司不太一樣,阿里財年跟自然年並不一致,其新財年是從當年四月到來年3月底,更類似於歐美跨國公司的財報發佈規則。以剛剛發佈的2021財年為例,自然年為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

    因此,阿里財報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該財年第四季度(即2021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因為根據之前披露的信息,阿里的182億元人民幣(下同)反壟斷罰金將被計入其中。

    受中國反壟斷罰金影響,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後首度出現單季虧損的業績。(阿里巴巴2021財年財報)

    財報顯示,公司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73.95億元,按年增長64%,若剔除合併高鑫零售的影響,營業收入為1,599.52億元,按年增長40%;經營虧損為76.63億元,主要是因為反壟斷罰金的影響,若剔除該事件影響,經營利潤為105.65億元,按年增長48%。

    張勇稱:早前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罰款,阿里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經營虧損,但公司對處罰「誠懇接受,堅決服從」,今次罰款使得阿里能夠更深刻審視平台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商家和合作夥伴。

    整個2021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按年增長41%至7,172.89億元,若不考慮合併高鑫零售的影響,集團收入按年增長32%至6744.20億元,超過2021財年收入指引。

    電商業務是阿里收入的基石,2021年財年阿里核心商業收入按年增長42%至6,211.46億元,其中中國零售商業收入按年增長42%至4,736.83億元,均是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在淨利潤方面,2021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淨利潤為1,432.84億元,主要反映了反壟斷法罰款及與螞蟻集團相關並授予員工的股權激勵費用增加等因素,若剔除該影響及其他若干項目,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按年增長30%至1,719.85億元。

    阿里電商業務仍面臨極大壓力

    從阿里交出的這份財報來看,阿里的業績並不難看,反壟斷罰金也並沒有傷及到阿里的商業模式,但是在新用户和直播電商方面,阿里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正越來越大。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為8.11 億,可供對比的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拼多多年活躍買家為7.88億,以拼多多的用户增速來計算,目前雙方用户數幾乎持平。

    阿里在中國的年活躍用户高達8.11億,但依然充滿內憂外患。(阿里巴巴2021財年財報)

    一方面,阿里巴巴全球用户超過10億,約有2.4億海外消費者來自國際零售市場,包括跨境零售平台速賣通和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這是阿里的一大優勢。

    另一方面,阿里在中國市場的優勢正在不斷被競爭對手所蠶食,尤其在下沉市場更為突出。

    對此,阿里表示,財年內約七成的新增年活躍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下沉市場),按年及按月分別淨增長8500萬及3200萬。這些新增用户的大部分很可能是來自於去年推出的淘寶特價版。

    但是這個增長數字,恐怕很難真正狙擊到拼多多。在競爭極為激烈的中國電商市場,尤其是對價格更為敏感的下沉市場用户,面對拼多多這個競爭對手的「補貼大法」,阿里並不佔優,如果從淘寶特價版和拼多多的用户數及成交額來計算的話,阿里甚至還處以一個追趕者的角色。

    不只是下沉市場有拼多多,在電商直播市場,隨着抖音、快手兩大巨頭在持續不斷地加大投入,試圖儘快打造一個萬億GMV(成交額)的平台,對於阿里電商業務的分流效應,也會是很多的壓力。

    財報數據顯示,2021財年阿里旗下淘寶直播的GMV超過5,000億元,競爭對手快手在2020年全年的電商GMV為3,812 億元,年增速達到了5.4 倍,用户平均復購率由 45%提升至 65%。

    考慮到雙方財報的用户數據相差一個季度,隨着快手2021年一季報即將披露,以及抖音在中國的巨大用户體量,在直播電商這個賽道,阿里與快手大致處以同一起跑線上,很可能已經落後於抖音平台。

    電商業務是阿里的業務基本盤,隨着螞蟻集團的金融業務被戴上「緊箍咒」,通過擴大金融業務來補貼電商業務的邏輯顯然已經行不通,要在電商大戰中保持領導地位,阿里除了「燒錢」之外,顯然並沒有更好的辦法。

    加大投入恐影響到阿里利潤

    中國市場和電商業務是阿里巴巴的基石,在馬雲已經「退隱江湖」之後,張勇時代的阿里巴巴面臨政策、競爭對手、商家的三重擠壓,加大投入縮減利潤成為一個必然的選項,也可能是唯一的選項。

    因此,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溝通會上,張勇也特別強調了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我們有8.9億的年度購買用户,但是實際上在廣大的低層級的城市和農村,還是有巨大的人口空間,我們希望在未來在中國率先做到10億的購買用户。」張勇説道。

    張勇表示:除了消費者的成長和消費頻次增長以外,商家的成長包括減輕商家負擔,降低商家經營成本上,我們也為了長期的增長、可持續增長也出台一系列措施,有一些已經公佈了,我們正在陸續的做出努力,希望能夠給商家更加寬鬆的經營環境,這也是我們投資的一個方向。

    顯然,要達到10億中國用户的目標,參考電商行業過去十年的競爭邏輯,加大用户和商家補貼是最有效的武器,這也是為何阿里提出「增量利潤全部進行再投資」這一態度之後,機構表示了擔憂的原因所在。

    在財報發佈之後,投行大和的研報就表示:新財年阿里計劃將新增利潤投入新業務,包括淘寶特價版、社區團購及本地服務等,以提高其潛在市場規模,此舉或會拖低核心商業業務的整體盈利能力,而由於投資規模較過往龐大,相信將成短期的憂慮,下調阿里2022財年至2023財年每股盈測7%。

    大和的這一觀點,就委婉地表達了國際投行對於阿里戰略調整的憂慮態度,也是機構投資人的憂慮,並不擔心阿里收入的增長,更擔心阿里「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出現。

    當然,從商業角度來看,用利潤保證持續的市場領先地位並沒有什麼不妥,何況阿里當下的電商業務在中國競爭極為激烈的現實。

    對於這些憂慮,武衞解釋説:利潤和增長對於阿里巴巴而言其實並不矛盾,在投入未來增長的同時能有好的利潤增長,至於未來會不會出現利潤的持平或者下降,他表示「並不能保證利潤增長、持平或者不下降」。

    但是,資本市場是極為現實的,如果阿里的淨利潤下滑,外界很可能解讀為負面影響,這也是阿里在反壟斷的靴子落地之後,股價依然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所在。

    短期的利潤還是長期的領先地位,不只是管理層,對於阿里投資人來説,恐怕也需要做一道糾結的選擇題了。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