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美國現在的問題「印錢」都解決不了,中美關稅有望回歸正軌?

    美國現在的問題「印錢」都解決不了,中美關稅有望回歸正軌?

    11月16日上午,備受關注的中美元首視頻會晤結束,此次會晤推進了氣候、經貿等一系列議題。值得注意的是,在會晤前夕,24家美國商會和行業協會聯名致信美國政府高級別貿易官員,敦促白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擴大進口關稅豁免範圍。

    11月13日,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討論了通脹與供應鏈斷裂後的全球經濟復甦問題後,美國急不可耐地拋出了真實訴求。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表示考慮以「互惠的方式」降低特朗普政府指定的針對性關稅,因為這些關稅給美國的消費市場帶了巨大的通脹壓力。

    數月來,美國供應鏈問題愈演愈烈,國內商品供應短缺、漲價、限購等問題困擾着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經濟運行遭遇空前嚴重的衝擊。同時,美國國內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達到了6.2%,要知道即使在2008年次貸危機時,美國的通脹指數也沒有突破6的大關。

    本文通過分析中美歷史貿易數據發現,中國經濟不僅完美經受住了貿易戰和疫情的考驗,而且還實現了超預期增長。與此同時,美國供應鏈斷裂、通脹高企,不僅沒有實現貿易戰的目標,反而讓其他國家覺得貿易已經不再是美國的優勢。作者指出,美國經濟的麻煩是本質性的、印錢無法解決的,會對多年的經濟運行模式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貿易數據一片大好

    中國2021年前10個月的貿易數據出來了,進出口總值4.89萬億美元(31.67萬億人民幣),相比2019年增長30.7%,順差5100億美元,全年順差勢必突破6000億美元,超過2015年創新高。全年進出口總值估計5.8萬億美元,大幅超過「十四五」規劃的2025年5.1萬億美元目標。

    2010-2021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數據表(科工力量 授權使用)

    將2019年作為比較基準是因為,2020年經歷疫情,國際貿易數據不太穩定。中國2020年貿易額為32.16萬億元,按年還是增長了。

    「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以美元計貿易額年均增長只有2.6%,相比「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年均7.6%明顯下降。由於人民幣貶值,2020年進出口總額相比2018年的4.62萬億美元幾乎沒有增長。這也是商務部對「十四五」貿易目標較為保守的原因,而且美國發動貿易戰對進出口數據確實產生了影響。

    回顧一下2017年到2021年的中美貿易數據。

    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5837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4298億美元,進口1539億美元,順差是2759億美元。

    2018年,中美貿易總值6335億美元,延續了增長勢頭。中國對美出口4784億美元,進口1551億美元,順差是3233億美元。但是這年特朗普已經發動了貿易戰,只是大動作產生影響還需要時間。

    2019年,中美貿易遇到了比較大的挫折,特朗普政府不斷加關稅的影響浮現了出來。2019年全年中美進出口額5412億美元,下降14.6%。中國對美出口4185億美元,按年下跌12.5%,進口1227億美元,順差2958億美元。在這一年,東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2020年,在疫情肆虐、全球貿易下跌、中美關係空前惡化的背景下,中美貿易卻離奇地恢復了增長。2020年中美貿易總值5886億美元,對美出口4538億美元,增長8.4%,自美進口1351億美元,順差3187億美元。

    2021年前10個月中美雙邊貿易額是6100億美元,對美出口4648億美元,增長了30%,進口1446億美元,增長37%,順差3202億美元。預計中美全年貿易額達7300億美元,出口5560億美元,進口1740億美元。

    也就是說,轟轟烈烈的中美貿易戰,從貿易數據上看也就是2019年真受影響了。從2020年開始就恢復了不少,2021年貿易數據全面創新高,中國對美進出口數據相比2018年高點預計都將增長約15%。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兩國仍然有很高的關稅,理論上處於激烈的貿易戰狀態中。

    美國加徵關稅、排除清單和時間表(科工力量 授權使用)

    正如上圖,美方對中方2000多億美元商品加徵的關稅高達25%,還有3000億美元的商品也在加徵計劃中,這幾乎把中國絕大部分出口給美國的商品捲進去了,只是因為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而暫停了。

    平均而言,中國商品出口美國加徵關稅的幅度約是20%,因美國出口中國商品規模只有1500億美元,中方的報復性關稅從總量上無法與美方抗衡,但執行力度要大不少,直接不買等於「無限關稅」了,2019年從美進口額下跌超20%。

    理論上本應激烈的中美貿易戰,從數據上看只打了2019年一年。其實特朗普也並不準備繼續大打了,簽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還說了點友好的話,準備去搞選舉了。只是防疫鬆垮出大丑、大選要輸,才對中國瘋狂攻擊,把中美關係搞到了最差。

    拜登上任後沒有繼續加關稅,放棄了將「加關稅」當牌來打。近期貿易代表戴琪數次表態,美方顯然傾向於縮減關稅,往正常方向恢復,但想把「減關稅」當牌打,在談判裏拿來說事。

    2021全年中國貿易總額相比2018年將增長約25%,中美貿易還是受了一點影響,但遠不如預期大。中方承諾從美國大幅增加進口,但因美國供應能力出問題,進口增長未達預期,不應該算是貿易戰的不利影響。

    美國的出口方面,明顯發現一些商品轉到越南出口,但總額也只有二百億美元左右,有些還只是貼個標籤,美國還特別針對越南出台了原產地政策。

    總體而言,中美進出口是頂着關稅的影響超預期增長。按照美方加徵關稅的說法,直接目標有兩個,一個是讓中國商家承擔關稅開支、少賺錢,另一個是企業轉出中國到關稅便宜的地方。

    這符合經濟學邏輯,也是許多分析所盼望的,比如印度就認為機會來了,邀請各國企業從中國轉過去。但是這兩個目標顯然都沒有實現。按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的分析,美國進口商承擔了90%的額外關稅,而且美國出口商還得承擔中國加徵的報復性關稅。

    在企業遷移方面,一些企業不得不把訂單放回中國,多年來「成本上升遷出中國」的說法陷入了最低潮。

    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三季度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走勢(科工力量 授權使用)

    紡織業一向是遷移最外顯的信號,2014年,紡織服裝出口達到歷史峰值2985億美元后一直下滑,低端紡織服裝業遷移到孟加拉、越南等國跡象明顯。

    但2020年在口罩、防護服的帶動下,又恢復到了2962億美元。2021年口罩出口下降了,服裝又起來了。前三季紡織服裝出口2331億美元,按年增長6.4%,全年有望創出新高。紡織服裝確實有一些遷出的跡象,但並不嚴重。

    中國出口主力機電產品前10個月出口1.59萬億美元創新高,佔出口的58.9%。前期輿論主要是機電產品的「全球產業鏈重新配置」,之前是集中在中國了,以至於中國用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晶片。

    美國的目標是通過關稅等手段將機電產品產業鏈從中國分散出去,這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核心目標。從目前來看,如果有重新配置,應該是反而更加向中國集中了。

    前三季度,中國晶片產量增長43.1%,升至2674.8億塊,進口晶片數量增長23.7%,高達4784.2億塊。雖然晶片短板十分嚴重,但也說明機電產品的生產更為集中到中國了。

    這在2021年經濟增長數據也有體現,原以為壓力大的出口成為最大亮點,前三季經濟數據增長9.8%,今年全年經濟增長8.5%沒有問題。

    中國是全球主要國家中唯一沒有搞「大水漫灌」政策的國家,反而是有意控制了貨幣供應,對一些深層次結構問題進行了處理。

    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能體現中美貿易戰的壓力變化。2018年中,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中國迅速將人民幣貶向7.0,通過貶值幫助出口企業。2019年壓力最大,人民幣甚至主動「破7」,跌破了之前認為不能突破的心理關口。

    但是2020年人民幣又迅速升回來了,顯然是實體貿易情況不錯,而且這一波升值還有點反常,升值並未影響出口的高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強勢並非只是對美元,2021年美元指數還升了4%,人民幣匯率卻繼續上升。

    可以說,中國貿易不僅完美經受住了貿易戰的考驗,而且還超預期增長了,相比歷史高點都有不小的增長。美國完全沒有實現貿易戰的目標,反而讓各方覺得貿易已經不是美國的優勢領域,美方的分析報告也基本接受了這個現實。

    美國經濟進入危險的瘋狂模式

    2020年之前的美國經濟數據都是有脈絡的,各項數據增長的「套路」很清楚。美國名義GDP從2000年的10.25萬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21.43萬億,基本按每年4%的名義增速一路上來,2%多點的GDP實際增長,再加上1個多點的通脹。

    有些年頭會波動一下,如2009年危機降了一些,美國就會想辦法拉回增長軌道。這種「美國特色的宏觀調控」,在西方國家中獨樹一幟,美國經濟增長遠強於歐盟、日本。美股、美債都是按這個套路在增長。

    以前也說美國有危機,美債越漲越高,政府赤字大。但是現在看,是在「還算正常」的模式中找問題,為了實現「套路增長」,有雙赤字的代價,要發國債補。

    美國經濟遇到問題和危機,第一個做法就是發國債,每年需要增發的國債逐漸增長到1萬億美元,這個規模明顯不正常,與克林頓時期財政盈餘的優良模式相去甚遠。但與這兩年美國經濟的瘋狂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2020年以來,美國增發了約6萬億美元的國債,超過日本一年的GDP。

    美國季度經濟增長季調值(美國經濟分析局)

    從2020年二季度的美國經濟增長率-32.9%開始,美國經濟數據就開始了極度扭曲。這個-32.9%讓很多人以為跌幅特別大,其實這個數據是按月再年化的,把趨勢放大了四倍,相當於按年-9%。平時美國經濟增長約2%,在單季按月表現好的時候,用這招說成年化4%以上放利好,特朗普就愛用這招。

    2020年,三季度按月年化增長率又是33.4%的「人類史上最高值」(特朗普的說法)。好不容易到2021年三季度增長預期估2%,看似要恢復正常了,但經濟內部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美國仍然深陷在瘋狂模式不能自拔。

    美國的中央銀行資產(相當於基礎貨幣)短期內翻了一倍,和歐元區差不多。而中國基本沒有進行貨幣擴張,看不出應對疫情的影響。這是美國經濟數據扭曲的根源,雖然歐元等多種貨幣也大幅增發了,美元指數跌幅不大,但在美國內部的經濟數據中,這個問題已經無法遮掩。

    美國個人收入(美國商務部)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發生了疫情,美國人的收入反而增加了不少。2019年,美國居民收入是18.4萬億美元,2020年上漲到19.6萬億美元,按年大增6.5%,遠超-3.5%的經濟增長率。

    2021年,居民收入將再增長到約21萬億美元的水平,相比2019年增長約14%。美國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比同期中國居民的收入增長都快。

    美國人從政府得到的轉移支付季度年化數值(10億美元)(美國商務部)

    上表中,美國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不同的季度相比2019年大增了1萬億到2.9萬億不等。各種名目都有支付,社保和醫保各約1000億,失業保險增加了2500億到10000億不等。還有個「Other」,就是直接發錢,增加了4000億到20000億不等。

    美國季度年化GDP相當於2012年GDP的比例(美國商務部)

    2019年,美國實際GDP相當於2012年的117%,年增2.3%,扣降了通脹的影響。2021年預計能到2012年119%,看似恢復了2019年的水平,還略有增長。但是細看每個分項的增長,就很不對勁了。

    私人投資和政府投資變動不大,出口少了點,進口多了點,逆差多了點但不算大事。主要是個人消費數據太離譜了。個人服務消費比2019年還低了8%,實物商品消費相比2019年大增了17%,其中耐用品消費大增了約29%!這都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結果還是多了很多。

    2021年三季度港口物流出了問題,耐用品消費相比2019年只增了19.6%,非耐用品也增加了約12%。

    總體來說,美國這兩年靠發錢讓人們的收入大增,因為疫情減少的服務消費,本會讓GDP承受巨大影響,但通過瘋狂的實物商品消費又補回來了。

    正如上圖,2020年疫情發生後,美國商品零售消費忽然暴增,和2009年危機產生後花費好幾年時間恢復明顯不同。

    原本,2018年的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就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中美媒體當時都有報道。但美國消費忽然大增,中國社消反倒受疫情影響很大,2020年按年下降3.9%,預計2021年中國社消仍只有美國零售消費的90%。

    2009年之後,美國吸取了1929年大蕭條的教訓,通過貨幣擴張穩住了經濟(美聯儲基礎貨幣翻倍從2萬億變4萬億美元),這被認為是一個成功經驗。

    2020年再次發生危機,美國通過經驗不僅貨幣擴張的力度更大(基礎貨幣快速從4萬億翻到8萬億美元),還通過大膽發錢,讓零售消費不減反暴增,已經是非常瘋狂的狀態了。

    美國媒體說,沒發生「大蕭條」(The Great Recession),但發生了「大辭職」(The Great Resignation)。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但是在政府不斷送錢的情況下,美國員工確實平添了辭職不幹的勇氣。

    美國GDP平減指數分項值(美國商務部)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數據是美國10月CPI高達6.2%,升到了1990年以來的新高。這只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其實從GDP平減指數來看,會更清楚。

    2021年3季度,實物商品價格指數按年上漲7.3%,其中耐用品是按年增長了9.6%,而2020年3季度耐用品價格指數就已經增長了7.6%,兩年內急速上漲的價格可見一斑。2021年3季度進口商品價格指數按年增5.8%,2020年3季度也是已經增長了8.0%。

    實物商品價格穩定一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美國「增長套路」的重要支撐。美國主要是靠服務費上漲拉動經濟,僱員給別人提供服務賺得多了,服務開支也多了。新車、傢俱、衣服、手機、玩具等實物商品的價格一般是降價或者持平的。

    在這個模式下,美國基本是「物質生活」購買力有保證,服務開支就是「人的價值」不斷上升,也算是說得通。

    美國現在的經濟數據搞成這樣,要說什麼時候會崩很難判斷,美國自己都知道這樣下去不行。拜登對此表示,美國收入上漲非常好,情況不錯,但通脹是有些高。

    個人以為,實物商品價格穩定是美國經濟模式長期穩定的重要基礎。這條能夠成立,美元和美債的遊戲就能玩下去,人們也會出於直覺相信美元的價值。多年以來,多種社會商品價格確實是長期穩定,美國自己也有信心,美債主要是美國內部買的,外部買了不到三分之一不是大頭。

    美國人要是有信心,外國人扔美債,美國人接盤或者美聯儲印錢接盤都行。至於服務業價格漲,那問題不大,提供服務的人賺錢更多,炒GDP還就靠服務業了。

    但是,現在美國實物商品價格確定無疑是出問題了。這與服務業無關,就是實物商品變貴了,從外國進口的商品也變貴了,代表了美元的購買力下降了。如果通脹長時間處於高位,從前的經濟增長套路和金融基礎都將不復存在。

    這是美國不敢冒的風險,不是出現問題瘋狂印錢就能解決的。瘋狂印錢的前提是物價穩定,才可以把事情說圓了,雖然國債佔GDP比例突破100%越來越高,但起碼短期沒有事。

    美國的當務之急是把物價體系穩定下來,不然內部外部的懷疑聲音會迅速攀升。這個事情沒法忽悠,亟需解決,光印錢只會讓事情更糟。所以美聯儲已經在計劃推出「Taper」,緩和增發力度,暗示要加息。

    中美關稅有望回歸正軌

    從以上所述的美國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經濟碰上了大麻煩,近期應該不太容易對中國發動攻勢了。中國經濟也有一些內部麻煩,但屬於積極主動的結構調整,和美國不是一回事,性質完全不一樣。因此,整體上是美國情況更困難,有求於中國。

    美國經濟的麻煩不容易說清楚,本文通過分析得出,美國經濟的麻煩是本質性的、印錢無法解決的,會對過去多年的經濟運行模式產生負面影響。美國只有老老實實把通脹降下來,才可能有回到正常經濟狀態的可能。

    如果通脹一直降不下來,對「美國模式」的根本懷疑便不可消除、愈演愈烈,最後會進入什麼樣的失控狀態,誰也說不清楚,美國再會宣傳都掩蓋不了經濟的搖搖欲墜。

    中國是實物商品生產第一大國,多種製造業商品全球產出佔比超過50%,有絕對的製造業能力,還有更關鍵的無可匹敵的產能。人民幣捆綁美元,是美元國際價值的重要支撐。

    20多年前,中國領導人就多次指出了中國商品幫助美國控制通脹的重要性。這是貨真價實的大道理,在中國高速發展20年後,中國商品對美國控制通脹的作用更大了。

    之前人民幣對美元是升是貶,兩邊的邏輯都有些繞。常見橋段是美國想讓人民幣升值,中國不太情願,但給面子完成了一年升5%的目標。現在情況很明白了,人民幣升值,美國經濟可能會承受巨大的損失。

    以前,中國總是想讓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或者人民幣抗拒升值,用來幫助出口。但現在的邏輯會是,人民幣不斷升值,給美國施加壓力。

    人民幣貶值是幫助美國,中國並不缺美元,也不太願意這樣做了。也許我們會和美國談判,人民幣保持穩定不升值是有條件的,幫美國穩定物價,不是「免費的午餐」,清單上的事先要說清楚。

    至於莫名其妙的關稅,事實證明,特朗普因為「中國對美出口遠多於進口」而斷定「貿易戰很容易贏」的看法是大錯特錯。實踐下來,美國需要承擔90%的額外關稅,這場博弈已經輸了。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暴露了實物商品通脹的死穴,在戰略上也輸了個精光。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攻守之勢」變換的關鍵一擊。美國在晶片等高科技產業上的優勢,沒有辦法抵消整體戰略形勢上的弱點,再想發動兇狠的進攻就不容易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