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年薪過億,誰說了算?
「打工皇帝」、「最強打工人」是網友給年薪過億CEO們的稱號。
最近,聯想集團退休董事長柳傳志和現任CEO楊元慶的過億年薪,以及高管團隊數千萬元的「天價薪酬」,引發了網友熱議。
提到高薪的網路大佬,公開資料顯示,除了聯想高層,國內有「百億年薪員工」雷軍、年薪3億的「微信之父」張小龍,還有年薪2億多元的恒大總裁夏海鈞、年薪超3億的騰訊執行董事劉熾平。國外有年薪幾十億美元、連續三年穩坐「美國薪酬最高CEO」榜首的TeslaCEO馬斯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雲20年沒拿過工資,劉強東十年只拿1元工資,賈躍亭自降工資至1美元,趣店創始人羅敏聲稱在公司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之前不領一分錢薪水和獎金。但馬雲多年來通過減持,套現不少,賈躍亭偷偷套現百億坑慘投資者,劉強東將年薪換成了公司股票獲得了超高回報。
有人年薪過億,有人只拿1塊錢工資,年薪差額懸殊背後,上市公司CEO拿多少錢由誰說了算?站在管理和企業長遠發展角度,CEO到底該拿多少年薪?
年薪過億,是上市公司CEO的標配嗎?
首先我們來看此次輿論風暴眼上的聯想。據聯想集團財報,2019財年至2021財年,聯想集團給執行董事楊元慶分別開出了1.035億元、1.747億元、1.719億元的薪酬,3年超4億元,同時楊元慶還持有聯想集團5.832%的股份。
這個數字要對照公司規模來看。2021財年,聯想集團營收4116.2億元,淨利潤為120.23億元,不過聯想集團還有2259.22億元負債。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拿了9.34億元用於集團30名董事、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薪酬,其中8.41億元是董事和關鍵管理人員的薪酬。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控股股東——聯想控股,對管理層也很大方。
2019年年底,已經退休的創始人柳傳志得到了來自聯想控股的7603.5萬元薪酬,其中包括2526.6萬元退休金。另外,柳傳志還拿到了聯想集團支付的150萬美元退休金。高管方面,2019年年底,聯想控股執行董事朱立南的薪酬為4799.7萬元,到2020年底,由執行董事變為非執行董事的朱立南,薪酬則上升至6198.1萬元。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前後,聯想集團在科創板先提交又撤回招股書,上市不成,反被網友抓住了「小辮子」。廣大網友關注的一個點是,聯想集團業務拉垮,為什麼能給高管開出「天價薪酬」,這是否合理?
某研究機構創始人子洋告訴深燃:「每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都有一個薪酬委員會來制定薪酬規則,但聯想比較特殊,楊元慶是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他在聯想一路成長起來,根基也很深厚,對董事會的控制能力非常強,幾乎能夠主導一切。」
不過,也有人表示,聯想集團的薪酬問題放在國內來看很高,但以國際視角來看也還比較正常。所以,即使換了是別人當聯想CEO,薪水也不會太低,畢竟聯想是國際化公司,可以類比國外同行。
我們看看國內其他網路巨頭CEO們的薪酬狀況。
根據騰訊年報,馬化騰2018年的年薪為3884萬元,2019年為4662.5萬元。當然,馬化騰的收入不止年薪這麼多,他還有減持股票套現的收入。通過減持股票,馬化騰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套現102.8億港元、45.9億港元、27.4億港元、24億港幣。有媒體統計稱馬化騰16年裏套現了270億元,由此他也被稱為「減持勞模」。這些加起來才是馬化騰的真實收入。
1999年騰訊創立時,馬化騰持股47.5%,因為融資稀釋,自己主動減持等等,馬化騰的股份在2020年底降到了8.39%。
這個年薪在騰訊不是最高的,騰訊年薪最高的是總裁劉熾平,2018年,劉熾平的年薪高達3.13億元,2019年為3.55億元。另外,有報道稱「微信之父」張小龍年薪也超過了3億元。
小米上市時,公司董事會為了感謝雷軍的付出,一次性獎勵他價值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億元左右)的股票,據傳這是全球公司史上最大的獎勵之一,也是雷軍「百億年薪員工」之稱的由來。
2019年美團年報披露,王興年薪546萬元,這比跟他一起創業的王慧文1.49億元和穆榮均4136萬元的年薪低很多。這也許跟他們的持股數量有關,這三人中王慧文持股最少,王興最多。
從拼多多過往年報看,黃崢的薪水並不高。根據2019年拼多多財報,拼多多數位高管的薪水總額只有500萬元,人均不過100萬元。2020年財報顯示,高管和董事薪水總額提升到了150萬美元,人均約200萬元左右。不過,黃崢在拼多多的持股比例高達28.74%,隨着拼多多股價的上漲,黃崢身家也一路走高。
A股上市公司CEO的年薪也有公開統計。界面新聞發布的2020中國A股上市公司CEO薪酬榜(以2019財年薪酬超過100萬元的CEO為對象編制)上,前十名的企業和高管薪酬如下圖所示,均超過了千萬元,最高的要數房企華夏幸福CEO吳向東的年薪,為3869萬元。另外,格力CEO董明珠以865萬元年薪排在第24名。
1元工資,噱頭還是真節儉?
和年薪過千萬甚至上億的CEO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業內一股號稱只拿1元年薪的「清流」CEO。但這個1元年薪,到底是噱頭還是真節儉,還得看他們的實際收入。
馬雲曾說他對錢沒興趣,從沒有碰過錢,他在阿里確實是不領工資的,他的錢主要通過減持股票套現而來。
2018年,根據胡潤30強套現企業家名單,馬雲及其家族減持阿里巴巴股份後獲利110億元,當時媒體稱馬雲為「2018套現王」。
Wind大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26日,即阿里港股IPO上市時,馬雲還持股阿里6%,持股數為12.77億股,但到了2020年7月2日,馬雲持股比例降到4.8%,持股數降至10.43億股。在半年時間裏,馬雲累計減持了2.34億股,按照阿里港股上市股票均價及匯率估算,馬雲此波減持累計套現資金約達430億元。
京東的劉強東也號稱自己只拿1元工資。2015年,京東董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劉強東未來十年薪酬的計劃,規定10年內劉強東的年工資為人民幣1元,且沒有現金獎勵。與1元年薪方案同時出爐的還有股票期權獎勵計劃,即劉強東在只拿1元年薪的這十年有權利以16.7美元/股的價格購買京東2600萬股股票,有效期十年。
而如今,截至2021年10月15日收盤,京東的股價為81.42美元/股,比劉強東的購買價漲了近4倍,劉強東的這一操作也為其帶來不菲的收益。
同樣拿1元薪資的還有號稱「下周回國」的賈老闆。
2016年11月,樂視體系資金鍊危機爆發,賈躍亭表示他自願永遠只領取公司1元年薪。但其實在樂視網上市後,樂視股價一路高歌猛進,2015年5月13日最高市值達到了1700億元。賈躍亭在那之前就開始瘋狂套現。2015年6月,賈躍亭以70元每股的價格賣出了3000多萬股,套現25億元。10月,賈躍亭以每股32元的白菜價,轉讓了1億股給鑫根資本,套現32億元。
據媒體測算,2014年以來,賈躍亭通過各種手段最少套現200億元,但賈躍亭方面否認了該傳聞。隨着樂視垮台,賈躍亭個人破產通過,眾多投資者的資金徹底打了水漂。
據外媒報道,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在2017年只領了1美元的薪水。不過,扎克伯格在Facebook公司中還持有價值約660億美元的股權。
以上數字已經夠打工人分分鐘變身檸檬精了。但國外網路公司年薪更高,據《福布斯》發布的2020全球CEO及高管薪酬榜,馬斯克以66.58億美元的收入以壓倒性優勢位居榜首。
這背後還有故事。2018年Tesla股東大會批准了馬斯克未來十年的薪酬方案,即他沒有任何工資或獎金,但如果他能帶領Tesla實現諸多目標,就可以獲得大約2030萬股股票期權(拆股前)。這些期權將分12次發放,Tesla市值每達成一個目標,便會釋放169萬股股權獎勵。
當時的Tesla資金短缺、生產延遲、市場競爭激烈,有人甚至覺得他的規劃可笑。事實上,馬斯克帶領下的Tesla銷量連年創新高,在2018年他的年薪就達到了22.8億美元,2019年這一數字為5.953億美元,2020年更是高達66億美元。馬斯克連續三年蟬聯全球CEO薪酬榜榜首。
此外,蘋果公司CEO庫克在2020年的收入為2.65億美元,位列榜單第八名。庫克在2016年拿到了年薪包含獎金一共1.5億美元,相比喬布斯生前多年拿1美元的年薪更豐厚。由於2020年蘋果的銷量遠超預期,蘋果公司決定授予庫克100萬股的股票,大概相當於1.25億美元。
Google現任CEO桑達爾·皮柴,其年薪在2015年就高達1億美元,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高薪CEO,他2020年的年薪達到2.8億美元。
子洋表示,國內外公司薪酬之所以有這麼大差別,是因為對比中外上市公司,國外流行職業經理人文化,國內則是股東直接管理的文化,國內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普遍遠低於國外的上市公司。
「國內很多CEO同時擔任董事長,本身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工資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通過分紅和股權變現的方式實現收益,而國外的職業經理人雖然持有公司股票,但更多的是以薪酬的形式來領取股權激勵,他們主要是通過薪酬來反饋他對經營的貢獻。」子洋告訴深燃。
上市公司CEO,應該拿多少錢?
我們先來看看給CEO發多少錢,是怎麼決定的。
企業怎麼做薪酬規劃?資深人力資源從業者張嘉告訴深燃,薪資狀況分行業,一般人力資源體系都會有各個行業薪酬的調查報告,企業可以跟對應的同行做薪酬對標。行業數據一般要做一定樣本的調查,比如調查100家類似規模的企業,對標薪酬的時候,如果能達到行業第50位的薪資水平,說明這個企業的薪資有一定競爭力,處於75位水平,則它是屬於「追趕型」薪酬。
「但CEO是最沒有標準的一個崗位,有拿一個億有拿一塊錢的,背後是他們的股權在支撐。」張嘉說。
資深獵頭董偉介紹,一般上市公司CEO或董事長會有2-3部分薪酬構成,基本工資、績效或獎金、股權分紅,其中後兩項佔大部分。會拿多少利潤來分紅,由企業來決定。一般企業會做一個3-5年戰略規劃,達到某一目標了,釋放一部分紅利給股東。董明珠帶領的格力,基本上每年都會分紅,因為它的利潤相對較高。
綜合行業內人士的觀點,如果公司的創始人兼任CEO持股比例較大,等於公司基本就是他自己的,這時候他更大的收益來自分紅和股權變現,為了保持低調和避稅,很多創始人不會拿過高的薪水,而是要把公司做大做強。
但如果是職業經理人做CEO,他們大多數是外聘的,收入取決於市場和行業,也有和董事會博弈的過程。在張嘉看來,這時候的薪酬是一個激勵機制,最終給出的年薪是董事會對CEO未來能做出的貢獻的預期或價值認可。
董偉指出,CEO和高管團隊拿高年薪,好處是職業經理人CEO及高管的留存率比較高,不容易頻繁跳槽,壞處就是拿這麼高的工資,公司整體利潤分割大部分到薪酬,分到其他業務上的錢就少了,影響公司後期戰略推動。
那麼,上市公司CEO該掙多少錢,有沒有一個相對的標準?
張嘉接觸過的CEO最高年薪是4000萬,該公司年收入大約是41億,CEO年薪大約是公司年收入的1%。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CEO的年薪在800萬以上,具體還是要看公司規模。我曾經幫幾個公司找CEO,找過最高的薪水是2000萬,他的基本工資是400多萬。我認為上市公司CEO拿公司體量的最多1%作為年薪算是比較合理的。」董偉說。
子洋認為,CEO拿的薪資多少應該取決於對公司的貢獻,應該直接跟經營業績掛鈎。「我們也觀察到,好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確實構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成本因素,佔到了公司利潤的百分之二三十以上,這個比例就太高了。」
總體來說,只要董事會認可CEO能帶給公司相應的回報和價值,CEO拿多少年薪都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年薪並不是CEO們全部的實際收益。
張嘉指出,薪酬也有不同的統計口徑,如果算CEO全部薪酬的話,現金和非現金福利都會包含在內,但很多非現金福利是比較難統計進去的,比如企業給買房或租房、配車,CEO的津貼、報銷費用,或者公司高價回購CEO的私人車,公司人力資源會把CEO的所有薪資和福利統計進去,但上述很多福利在財報披露薪酬時並不體現。
某公司行政告訴深燃,她曾經的公司老闆租了一棟別墅,報銷由頭是員工宿舍,但是事實上除了老闆一家,別墅裏只住了一個老闆的忠實下屬,兼着幫老闆照顧寵物。另外,他們公司在其他城市也有分公司,老闆把自己在當地買房子的裝修費用也在公司報銷。
事實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這些網路大佬拿到高薪的背後,是他們經營的公司在蓬勃發展期創造的價值帶來的,他們的高薪與公司的發展密不可分。
所以,CEO們應該知道,帶領公司取得突破,在公司淨利潤與市值增長中獲取的高額薪資屬於實至名歸。而公司沒有長進,掏空公司肥了CEO的高薪,只是一時繁華,難以長久。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