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華為做VC的第一筆退出:減持400億晶片龍頭,兩年回報35倍

    華為做VC的第一筆退出:減持400億晶片龍頭,兩年回報35倍

    這筆退出的回報足以秒殺大多數VC。

    2021年9月22日晚,一年漲5倍的熱門晶片股思瑞浦公告,四家股東擬減持200多萬股,四家股東合計可套現超10億元。

    思瑞浦於2020年9月21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一年禁售期剛滿。減持的四家股東均為首發股東,其中最為特殊的當屬華為的全資子公司哈勃投資。哈勃投資是思瑞浦上市前的主要投資者之一,目前持有其6%的股份。

    華為在2019年打破「不投供應商」的原則,註冊成立了哈勃投資,在半導體產業鏈上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震動了產業圈和VC圈。思瑞浦是哈勃投資成立後投出的一家上市公司,相應的,此次減持也是哈勃投資成立以來的第一筆退出。

    這筆退出的回報足以秒殺大多數VC——按最新股價,華為目前持股市值超過26億元,投資兩年回報35倍。

    超高回報背後,華為扶持國產供應鏈

    2019年7月,剛成立不久的哈勃投資,向思瑞浦投資了7200萬元。思瑞浦是華為5G基站信號鏈晶片的核心供應商,這筆投資是華為扶植國產供應鏈的重要動作。

    實際上,在搭上華為快車之前,思瑞浦僅是一家小型模擬晶片廠商,一度生存困難。在2018年,當時已成立六年的思瑞浦收入1.14億元,虧損882萬元。

    而2019年哈勃入股之後,來自華為的訂單讓思瑞浦直接上了一個台階,收入增長167%達到3.04億元,淨利潤則暴漲至7098萬元。

    招股書顯示,2018年華為給思瑞浦貢獻的收入僅為170萬元,佔其總營收的1.5%。而2019年華為貢獻的銷售額達到了1.7億元,佔總營收的57.13%。可以說,是華為一手把思瑞浦推上了科創板。

    財報顯示,思瑞浦上市後華為的採購規模還在快速增長。財報顯示,2020年思瑞浦的第一大客户仍是華為,銷售額3.1億元,佔總營收的55%。

    除了戰略意義,華為這筆投資在財務上的回報也非常豐厚。2019年哈勃投資時,思瑞浦的投後估值僅為9億元。如果按2019年的實際淨利潤,PE倍數僅為12倍,這個估值放在當下的一級市場可謂「廉價」。哈勃投資入股四個月後,思瑞浦又引進了元禾璞華、惠友資本等投資方,此時估值已經漲到25億元。

    2020年9月,思瑞浦在科創板上市後,作為5G龍頭股之一備受追捧,目前市值已達450億元,哈勃投資的持股市值超過26億元,兩年回報35倍。哈勃投資此次擬減持不超過16萬股,預估套現規模約9000萬元,相當於拿回了投資本金。

    在減持公告後,2021年9月23日開盤思瑞浦股價應聲暴跌7.6%,但截至收盤跌幅收窄至1.36%,可見市場情緒並未過於受減持影響。

    悶聲發財的哈勃投資

    乘着註冊制的東風,哈勃投資一直在悶聲發財。目前哈勃投資的項目正在密集IPO,思瑞浦已上市,燦勤科技、山東天嶽、東芯半導體、長光華芯等項目已過審,納芯微、好達電子等項目均已申報科創板。作為一家成立僅兩年的投資機構,哈勃投資的戰績堪稱傳奇。

    除思瑞浦外,其他公司均按招股書披露的募集金額、擬發行股份計算預測發行價,並以此計算哈勃投資的持股賬面價值和回報倍數。由於目前科創板發行定價依然明顯偏低,這些公司上市後的股價幾乎肯定會遠遠超過發行價,這意味着哈勃投資的實際回報倍數還將遠遠高於上表的測算。

    以納芯微為例,按預測發行價市值僅30億元,但分析普遍認為納芯微上市後市值可達200億-300億元,也即哈勃投資的持股市值可達5億元,回報倍數超過10倍。

    面對如此彪悍的哈勃投資,普通的VC/PE們只有歎服的份了。毫不誇張地說,哈勃投資在半導體賽道的戰績,已經不遜色於騰訊投資在TMT領域的戰績。華為也開始嚐到股權投資的甜頭了。

    實際上在半導體賽道,VC們已經可以明顯感覺到哈勃投資帶來的壓力,不止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談到過哈勃投資的強勢。一位投資人告訴投中網,有一個項目原本已經敲定,但在最後時刻哈勃投資突然殺出搶走領投席位。

    哈勃投資在數量和規模上都急速膨脹的狀況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有投資人表示:「看不懂(哈勃)到底是為產業,還是為財務回報。」

    哈勃投資的一些案例是在上市前夕以較低的估值突擊入股,的確有「摘桃子」的嫌疑。例如燦勤科技,在申報科創板之前兩個月,哈勃投資以只相當於預計發行價七分之一的價格完成了投資,這是一般VC/PE無法想象的待遇。

    某種程度上,哈勃的投資佈局越來越趨近小米式的生態鏈投資,即用財務投資的手法做戰略投資,賺錢加產業,雙輪驅動。從哈勃投資與深創投這樣的專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基金,也能看出在試圖淡化華為直接投資的色彩。

    哈勃投資成立以來,華為已經多次向哈勃增資,哈勃的註冊資本已經從最初的5億元增長至目前的30億元。工商訊息顯示,哈勃投資目前已經直接投資了44家公司。跟普通VC不一樣的是,哈勃不需要考慮彈藥的問題,資金一投完華為就會繼續補充。

    另外,哈勃還在2020年與深創投合作成立了深圳市紅土善利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哈勃出任雙GP之一,該基金目前已投資了8家公司。2021年,哈勃旗下又設立了另一個投資平台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該主體目前也已投資了13家企業。以上三個投資平台總資金規模達到了56億。

    兩年前哈勃投資剛成立的時候,外界對華為到底要做什麼還滿頭問號。如今哈勃投資已經更加體系化了,佈局完備、彈藥充足,華為是要把投資這件事長期做下去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