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管濤:中國跨周期調節進入下半場

    管濤:中國跨周期調節進入下半場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下簡稱「7·30」會議)指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7月12日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也提出,要做好跨周期調節,應對好可能發生的周期性風險;要統籌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經濟運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區間。

    應該說,市場對於中央重提「跨周期調節」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具體應如何解讀,卻見仁見智。

    跨周期調節政策的提出與演進

    傳統的宏觀調控通常是逆周期調節,即經濟收縮時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擴張時財政貨幣政策緊縮。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當時,大家主要從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的角度,對此予以解讀。由此,市場預期隨着年底經濟增速接近潛在產出,2021年初復甦基本完成,經濟支持政策退出,宏觀調控將從穩增長轉向防風險。

    然而,筆者早在2020年8月中旬就表達了不同看法,指出中國跨周期調節的現實挑戰是,當經濟由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大幅收縮轉向快速擴張,甚至未來因疫情反覆,經濟收縮與擴張周期還可能出現重疊。中央提出跨周期調節,意味着此次宏觀調控不能沿用傳統的逆周期調節思路。

    疫後經濟復甦是一個世界性的挑戰。2020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就反覆強調,不要把經濟反彈混淆為經濟復甦,過早撤銷經濟扶持政策。2020年8月底,美聯儲引入了平均通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新框架。2021年7月,歐洲央行也引入了對稱性通脹目標制。美聯儲主席鮑威爾2020年底以來多次公開表示,美國經濟復甦仍未完成,政策支持過多給經濟造成的風險,要小於支持過少帶來的風險,即使最終證明實際政策超出需要,也不會白費力氣,因為復甦會更快、更強勁。

    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印證了前述判斷。會議強調,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這消除了市場對經濟反彈、政策退出的擔憂。今年初正式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進一步提出,要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提高逆周期調節能力。這區分了跨周期與逆周期調節,創新了宏觀調控的理論與實踐。

    跨周期調節進入下半場

    今年以來,中國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實施宏觀政策,經濟穩步恢復、穩中向好。到第二季度,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按年正增長。上半年,經濟累計按年增長12.7%,全年有望增長8%以上,且經濟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可以說,跨周期調節上半場——辯證看待經濟數據,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的目標已基本達成。但與此同時,中央一再強調中國疫後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7·30」會議更是刪除了「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的提法,這意味着經濟復甦尚未完成,跨周期調節進入下半場。

    中國經濟下行趨勢並非完全由疫情造成。2019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指出,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7·30」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這進一步指明瞭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部挑戰。

    從內部看,「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疫情防控常態化,制約着國內消費和服務業恢復,部分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面臨較多困難。第二季度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回落,凸顯內外需增長動力切換的緊迫性。出口強勁帶動了相關生產和就業,但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總量就業壓力較大。

    從外部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疫情防控、疫苗接種與病毒變異在賽跑。同時,抗疫政治化,阻礙了國際防疫合作,加劇了全球經濟復甦分化。大國博弈更趨激烈,有可能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加大中國面臨的經濟、金融和科技脱鈎的風險。

    大概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前高後低,全年有望輕鬆實現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不低於6%的目標,但兩年複合平均增速仍將低於6%,下半年更是將檢驗國內經濟是否已走出疫情前的下行通道。此外,對明年經濟增長目標也要提前考慮。目前,國際組織和市場機構對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值都不超過6%。不排除到年底,市場可能重現中國經濟增速保「六」之爭,正如2019年底那樣。

    把握跨周期調節的政策內涵

    中央早就做出了「當前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的重要判斷。跨周期調節的下半場將是統籌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經濟運行,做好今明兩年的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此,要從以下五個方面把握跨周期調節的政策內涵:

    第一,不能把跨周期混淆為逆周期,以為政府看到了市場沒看到的風險,要實施新刺激政策。事實上,中央依然定性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穩中加固,重申堅持「房住不炒」,不搞「大水漫灌」。

    第二,跨周期調節的重點在於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不會變,宏觀政策短期不會滑坡,市場緊縮預期可休矣。

    第三,更加強調增強宏觀政策的前瞻性和精準性。其中,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項目等重點建設,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應是財政政策後置的重要發力點。

    第四,更加強調增強宏觀政策的自主性。當下,中國是貨幣政策處於正常狀態的少數主要經濟體之一,但正常的貨幣政策不是留着看而是攢着用的。中國貨幣政策將堅持以我為主,根據國內增長、就業和物價穩定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合理增長,促進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

    第五,圍繞就業優先採取一攬子政策措施。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繼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和促進就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繼續發揮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促進社會化就業主力軍作用,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暢通農民工外出就業渠道,改進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者權益保障,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深化「放管服」改革,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中小微企業在公平競爭中有更多選擇和成長空間。

    作者管濤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