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台積電發冷顫 全球是否得打噴嚏

    台積電發冷顫 全球是否得打噴嚏

    2020年以來,西方媒體多次刊出文章指出全球仰賴台積電的晶片,導致台積電「牽一髮而動全球」;與此同時,近期美國投行大、小摩也針對台積電評級引發論戰,加上美歐日與大陸紛紛邀請台積電到當地設廠,台積電成了當紅炸子雞。本系列將從產業、政治的角度進行剖析,以掌握台積電在世界上的位置。

    美媒《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於6月22日刊出文章指出,全球數以十億計的內置電子設備產品中,所使用的晶片多由台積電所製造,當越來越多產品仰賴台積電,加上台積電產能無法滿足所有市場需求狀態下,這使得依賴台灣製造晶片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

    當西方媒體皆説全球高度仰賴台積電,值得提問的是,所謂的仰賴究竟為何?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又處於何種位置?為什麼台積電能有這樣的成就?

    2021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營收估算佔比,台積電仍佔過半的市場份額 。(黃雅慧/多維新聞)

    首先,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根據民間市調機構「集邦科技」估計,台積電2021年一季度營收達129億美元,季增2%,市佔率攀高至55%,依舊坐穩晶圓代工龍頭。而居次的三星(Samsung)市佔率僅為18%,跟台積電有不小差距。

    為什麼台積電會有如此高的市佔率,一方面是來自於它的高先進製程技術,且成品良率高,因此成為台積電本身製造的實力。製程越成熟,代表在電子產品的運用成效能更佳。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在今(2021)年2月發佈的報告,2021年全球半導體成熟製程(40納米及以下工藝節點)市場中,台積電仍將以28%的代工產能份額位居首位。

    2021年全球半導體成熟製程(40納米及以下工藝節點)市場中,台積電將仍位居首位。(截圖自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

    而台積電的高市佔率,除了上述自身技術的精進之外,另一是外部環境的助益,包括未來5G、高效傳輸(HPC)對半導體的需求。比如HPC就極度仰賴台積電7奈米、5奈米制程。就台積電一季度財報來看,上述兩種先進製程佔營收49%,顯示市場上對於運算速度有更高的需求。

    就台積電2021年一季度財報來看,七奈米與五奈米兩種先進製程共佔近半的營收。(截圖自台積電2021Q1財報)

    至於台積電目前正在推進的3奈米計畫,據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表示,預計將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相較5奈米制程,3奈米的邏輯密度可提高70%,效能提升15%,功耗降低30%。

    為了推進奈米制程的精進,台積電必須提高資本支出,今年4月的法説會上,台積電宣佈調高今年資本支出至 300 億美元,其中 80% 將用於 3 奈米、5 奈米及 7 奈米等先進製程,10% 用於先進封裝技術量產需求,10% 用於特殊製程。也因此,大摩才會質疑台積電資本支出恐將稀釋毛利率,可能讓原本維持在50%左右的毛利率下修。

    從台積電終端產品的應用來看,智慧型手機正在下降,而高效運算的產品正在增長。圖為晶片應用平台佔比。(台積電Q1財報)

    不過,從長遠來看,製程工藝的發展不會稀釋毛利率,反而未來的利潤率會看好,因為其效能將更高,同時在終端產品的帶動下,價值將會逐步浮現。市場普遍仍認為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會是核心競爭力。

    另外,從目前台積電晶片的終端產品來看,目前智慧型手機仍佔45%為最大宗。但如果從季變化來看,可看到智慧型手機則正在減少,反而是HPC正在成長。事實上,從台積電的終端產品佔比可知,對科技產業而言,智慧型手機未來恐將漸漸失去優勢,取而代之的是與HPC、物聯網相關產品。在這樣的變化下,晶片需求仍高,相對的台積電的高品質晶片就仍保有其地位。

    聲勢的水漲船高也帶動台積電股價在近一年不斷飆升,這除了跟主要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環境有關之外,還可能來自於高科技產業發展對晶片的需求未曾減弱。過去,台積電在全球上市企業的市值在3,000億美元以下,僅位居全球第23名,還落後當時排在第21名的三星。到了2021年初,台積電市值約為5,800億美元,不僅衝上第9名,更相繼超越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和阿里巴巴。

    從上述可知,台積電的聲勢的確如日中天,那麼,要追問的是,為什麼台積電可以?這或許從台積電主要兩個客户: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最近的故事可略知一二。英特爾2021 年一季度營收 197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淨利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41%,主因在於「資料中心業務營收僅 5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 20%」;而作為英特爾的市場對手超微,營收年增 93%、季增 6% 至 34.45 億美元,且季增動能主要是來自數據中心與遊戲機相關晶片。

    在這一哭一笑間,當英特爾還在掙扎於發展晶圓代工與晶片設計的業務時,超微選擇持續將晶片外包給台積電,並專注於提升產品的性能。所以企業選擇將晶圓外包,其實有提升營收的戰略意義在。

    除了外部因素之外,台積電作為佇立於台灣的代工廠也有其成本優勢,比如台灣的水電費、勞工薪資都相對便宜。以工業電費而言,2019年台灣平均一度電為新台幣2.47元,位居全球第四便宜;就水費負擔率而言,2018年排名全球倒數第二名,僅高於澳門。

    在種種利多下,對品牌廠商而言,由自身進行晶片設計,並交由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製作是划算不過的買賣。因為除了壓低自制的成本外,產品良率高,自身企業也能集中資本專注於拓展新的產品線。

    總之,儘管目前諸多言論針對台積電看多、看空者皆有之,但從台積電的產品、技術與來看,短期之內仍是重要角色,除卻地緣政治性因素,台積電在半導體制造的地位仍難以撼動。

    這時,相關企業該問的可能不應該是專注台積電一家公司,而應該是半導體產業的前景與晶片製造市場未來的發展,選定產品目標並精進製程能力,雖然晶片業有太多政治因素干擾,但與其專注台積電,思考如何開拓市場可能才是正道。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