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任正非:華為可以「失去」歐洲 歐美卻難以實現5G「翻盤」

    任正非:華為可以「失去」歐洲 歐美卻難以實現5G「翻盤」

    任正非,這位中國華為公司(簡稱華為)的創始人正在了解和掌握一種強大的力量。面對美國對華為5G設備的全球「封殺」,以及英法等國的跟風與騎牆,任正非越來越變得從容和淡定。

    因為,隨着中國市場的發展和華為在自主產業鏈上的突破,華為已經可以「失去」歐洲,但歐洲卻難實現在5G技術上的「翻盤」。歐洲將重蹈在4G技術上的覆轍。沒有了華為之後,歐洲自身狹窄的市場、緩慢的研發、低效的生產,以及來自美國的技術壟斷,都將讓歐洲再次失去振興的機遇。

    更加關鍵的是,這已經不在是個單純的技術問題,也不是產業能力問題,而是來自中國投資和社會組織模式的「降維打擊」。華為在技術性能上暫時的不足也許會引起終端市場消費者的在意,但是在網絡建設、標準構建上,建設規模、佈局速度和持續的服務改進能力上則沒有人能夠超過華為。而且在行政、土地、資金、產業鏈、人才的協調與整合能力上,中國更是無出其右。

    任正非對於美國「封殺」華為的態度和應對都正在發生改變,並且已經對5G技術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Reuters)

    隨着近年來美國對華為設備,尤其是5G設備的「遏制」,華為不僅幾乎退出了美國市場,在全球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也在遭受打擊。在5G通信設備市場中,儘管2020年一季度華為依然以35.7%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但是增速確實已經有所放緩,0.4%的增速不僅低於愛立信(Ericsson)0.8%的增速,更低於三星公司(Samsung)2.8%的增速。

    6月底,美國政府再次加緊了對華為的全球「封殺」。美國司法部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這個通信產業的「外行」,甚至呼籲美國思科公司(Cisco)等高科技製造企業考慮收購諾基亞(Nokia)和愛立信等歐洲通信製造業的昔日巨頭,重組歐美通信產業鏈,以期挫敗華為的全球「野心」。

    巨大的政治壓力和誘惑,不禁讓歐洲各國開始動搖。歐洲的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紛紛跟進美國對華為的「遏制」。愛立信等歐洲通信設備商也開始躍躍欲試,希望能夠藉此機遇獲得來自美國在技術和資金上的援助,以期搶奪歐洲5G市場。

    然而,面對如此危局,面對有可能失去的歐洲市場,任正非卻一改三個月之前表現出的「迷茫」。2020年4月,面對德國電信推遲簽訂與華為合作協議的情況,任正非對媒體表示自己感覺到「無奈且心酸」。而三個月過去了,儘管外部形勢似乎越來越惡劣,但是任正非表現得更加堅強和淡定。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僅已經做好了此生不見女兒孟晚舟的準備,而且即使一年損失再多,華為也絕不妥協。

    因為「除了勝利,華為已經無路可走」。這既是任正非固有的信念,也是任正非在思考良久之後判定出的必然趨勢。任正非認為,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華為在核心技術上的突破,以及中國5G市場的突飛猛進,華為終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其實,在美國的「封殺」下,可能真正受損的只是華為在歐洲和美國的手機等終端消費業務。華為不得不因美國對晶片、傳感器、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上的壟斷而減少供貨。而在5G通信基站和設備領域,華為和中國的企業則因為幾乎早已佈局了從技術標準、晶片設計到製造、封裝的全部產業鏈而逃過一劫。

    對於5G通信基站和相關設備,這種對體積、功耗要求並不高的領域,中國完全可以用已經掌握的14納米甚至更低的晶片製造工藝,通過產品設計和優化,成功地繞過美國設置的技術和產業壁壘。而華為巨大的產能、產品開發和服務能力,則使5G基站可以迅速在全球,至少是在中國全面鋪開。

    目前,中國正在全力鋪設5G網絡,預計2020年底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將完成5G網絡的搭建。(視覺中國)

    儘管5G技術目前還缺少應用場景和在商業也缺乏盈利模式,之前任正非也並未看好5G市場短期內的發展。「不要過於誇大5G技術的作用」這曾經是任正非多次重複表述的對於5G技術前景的判斷。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世界經濟的衰退大大加速了對技術拉動的需要,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和技術封鎖,以及2019年末發生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更是極大地刺激了中國政府對於5G技術和應用,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中國就在以每周大概增加一萬個5G基站的速度在全面推進5G通信的應用,預計到2020年年底中國將建成60萬個5G基站。這幾乎比目前全世界其他國家5G基站數量總和還要多。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0至2025年,5G應用將直接拉動中國電信網絡投資約1.7萬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美元),拉動垂直行業網絡和設備投資0.7萬億元,進而帶動月2萬億元的信息服務消費和4.5萬億元的終端消費。

    可以說目前的5G技術並不是一個由消費帶動,逐步發展起來的產業,而是通過政府對產業的強力投資拉動,廣泛鋪設網絡基礎設施,後期再進行商業開發和市場應用的典型案例。這有別於2G和3G通信技術,消費和資本的滾動式發展的模式,而與之前的4G技術發展歷程類似。2005年中國政府全面鋪設4G網絡,2008年左右中國4G通信業務才形成爆發式增長,時至今日,4G通信市場不僅讓中國的運營商賺得盆滿缽滿,培育出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華為等世界產業巨頭,而且構成了中國崛起和社會現代化變革的主要支柱。整個市場都是在政府主導,資本跟進的模式下進行的,這也是中國在4G通信領域迅速超越歐美的根本原因之一。

    現實和經驗正在吿訴中國人,隨着人類科技的發展,產業的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教旨主義的市場化理念和歐美的社會組織機制、投資機制已經落伍。儘管,歐美的資本市場有利於培育出各種創新公司,但是要想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和生產,實現可容納幾億人口,甚至幾十億人口的超大規模網絡的建設和市場開發,歐美的資本模式和產業能力都根本無法完成。

    5G技術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將是一場綜合國力的競爭,更是一場社會組織形態的競爭,而不是單純的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新華社)

    5G技術的開發、網絡建設和市場應用也是如此。無論是美國的高科技企業,還是歐洲、日本的企業,它們再先進、再厲害也只是停留在技術和產業層面。無論美國的金融財團,還是國際資本,它們的影響力再大也只是侷限於資本、市場和其本國的政治精英層面。更何況這些財團目前已經因為資本泡沫的搖搖欲墜而自顧不暇。它們的組合儘管可以一時延緩、遲滯華為在國際市場上的5G網絡建設,但是卻絕沒有能力,在短期沒有回報的情況下,先期在歐洲、在美國全面地鋪設5G網絡。沒有網絡就沒有應用,沒有應用也就沒人願意鋪設網絡,也沒人願意大舉投資5G設備的研發生產。這是資本的邏輯,也是歐洲和美國至今4G通信網絡和應用依然落後於中國的根本原因。

    美國現在的能力只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遏制歐美市場的5G技術發展,美國顯得綽綽有餘。但是,要想幫助歐美各國全面建設5G網絡,歐美國家顯然還缺少一場必要的社會結構變革。目前歐美要想在5G網絡建設上「封殺」華為,形成歐美的再產業化,也只能是投入越多,損失越多,落後的也就越多。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美國「遏制」之後,任正非似乎也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華為背後的中國龐大市場和中國特有的社會組織和投資模式,才是華為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才是華為立足國際市場的根本。即使華為因美國的「封殺」暫時失去歐洲市場,憑藉着中國市場和「一帶一路」市場也可以得以迅速發展,積累5G產業能力,完成產業佈局。而美國和歐洲的產品也許會一時搶佔部分本土市場,但是一兩年之後再看,實際上這些歐美企業將在資金、人才、技術理念、網絡佈局、生產服務能力、以及應用場景開發上處於更加落後的狀態。

    這已經不是個單純的技術問題,也不是產業能力問題,而是來自中國投資和社會組織模式的「降維打擊」。華為在技術性能上暫時的不足也許會引起終端市場消費者的在意,但是在網絡建設、標準構建上,建設規模、佈局速度和持續的服務改進能力上則沒有人能夠超過華為。而且在行政、土地、資金、產業鏈、人才的協調與整合能力上,中國更是無出其右。

    屆時其實不用華為再重新「殺回」歐洲,那些如今選擇「拒絕華為」的國家,自己就會找上門來。這一點其實除了那些政客之外,真正的歐洲企業家和電信運營商都十分清楚。華為不會失去歐洲,歐洲也難以離開華為實現5G技術上的「翻盤」。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