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美聯儲貨幣政策有何懸念?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這樣判斷

    美聯儲貨幣政策有何懸念?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這樣判斷

    美聯儲將在6月15日至16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但是,市場對於這一次貨幣政策會議有些預期,明顯降低了對於貨幣政策的潛在緊縮擔憂。「美聯儲不會緊縮」幾乎再次成為市場共識。

    當前,國內多位券商宏觀經濟學者提出美國5月CPI是年內高點的論斷,或認為是今年美國通脹高點的位置和時點主要由油價按年走勢主導,或認為是當前的消費主力並未有過惡性通脹的經歷,相反在多數時間均生活於低通脹環境內,因此通脹預期較難出現自我實現。

    上周,歐央行6月利率會議決定,維持三大基準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本周如果美聯儲的利率決議,繼續鴿派,維持不變,則會進一步説明,不論是5月超預期的通脹,還是非農就業數據,均不是美聯儲決策的核心指標,而金融市場的風險波動,才是美聯儲真正關心的焦點。那麼,美聯儲期權保證下,「繼續奏樂繼續舞」,風險資產有望在短期內繼續高枕無憂了!

    市場對於貨幣政策緊縮擔憂明顯弱化

    美聯儲將在本月15日至16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美國5月通脹已經高達5%,創出13年新高,美聯儲本周議息會議會不會宣佈縮減QE?

    實際上,從市場反應來看,對於貨幣政策緊縮擔憂明顯弱化。在6月10日,美國CPI數據發佈,按年大漲5%,大超預期的4.7%,增速創2008年8月以來最高。面對不斷攀升的通脹數據,美聯儲依然維持淡定,市場反應也相對平淡。

    在上述CPI數據發佈後的15分鐘裏,美債跌,黃金、美元漲,通脹預期瞬時升温。但不久後,市場就開始出現反轉走勢。隨後時間裏,在5月非農數據公佈之後,市場對2023年底加息的預期就繼續回落,連續幾天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在1.5%之下。

    顯然,市場對聯儲「難緊」預期升温,對於貨幣政策緊縮擔憂明顯弱化。華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瑜認為,美國5月CPI按年增長5%,基本可以確實是年內高點。今年美國通脹高點的位置和時點主要由油價按年走勢主導。

    油價領先CPI按年1個月左右,去年4月油價大跌帶來「坑底」,使得今年4月油價按年直線拉昇,達到145.3%,奠定了5月CPI按年為年內高點的基礎。隨着油價基數效應消退,下半年CPI按年很難突破5%。但下半年美國CPI按年大概率不會快速回落。下半年CPI按年均值可能在3.8%-4.6%之間,核心CPI按年均值可能在2.6%-3.4%之間。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經歷過惡性通脹的人羣容易出現通脹預期的自我實現。美國上一輪惡性通脹距今已接近50年。如果以18-64歲的成年人羣作為消費主力來計算,上一輪經歷惡性通脹的人羣已逐漸淡出消費市場,當前的消費主力並未有過惡性通脹的經歷,相反在多數時間均生活於低通脹環境內,因此通脹預期較難出現自我實現。而且當前美國的金融市場有足夠的蓄水能力,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推動通脹預期自我實現的概率較低。

    不過,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秦泰認為,美國高通脹將持續,但並不是基於對美國需求前景的樂觀預期,而是美國供給端或將恢復緩慢。特別是從長期來看,無論是2001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均證明了美國製造業失業的永久性,從而即使在「擠出生產」的補貼結束後,也並不對美國生產恢復持非常樂觀的態度。所以並不認為美國通脹是暫時性的。

    跌破1.5%關口,10年期美債利率不漲反跌

    值得關注的是,在6月10日美國5月超預期的CPI數據公佈後,10年期美債利率卻出現了下行,跌破1.5%關口,似乎和通脹上行——美聯儲緊縮預期升温的邏輯完全相背。6月至今,10年期美債利率脱離震盪區間,由1.63%持續下行至1.5%以下,刷新近3個月新低。

    「10年期美債率的近期回落,不是新一輪下行趨勢的開始。」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美債利率回落背後,與財政存款大幅下滑、引發美國流動性氾濫有關。3月3日至6月9日,美國政府將財政存款從1.44萬億美元壓降至6735億美元。財政存款壓降,給金融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美聯儲超額準備金、貨基規模大增,及多項短端利率指標由正轉負,將美債利率從上行壓制成震盪、乃至最終回落。

    美國財政部表示計劃在7月底之前再小幅壓降財政存款,並從8月開始重新增加財政存款規模。5月最新聲明中,財政部表示7月底之前將財政存款再壓降2235億美元至4500億美元,壓降規模較3月至5月的9398億美元大幅萎縮。

    美國財政部計劃7月底之後結束壓降,在9月底之前將存款重新提高到7500億美元。除了財政存款壓降接近尾聲外,美聯儲可能在3季度末前後釋放緊縮信號,也可能對流動性環境產生衝擊。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秦泰認為,是由於市場在逐步認知5月CPI背後所傳遞的信息,即美國經濟需求出現了回落,從而市場是在對前期美國經濟過度樂觀的預期進行下修。但這並不意味着10Y美債收益率將持續下行,當美聯儲真正傳遞緊縮信息的時候,美國國債利率仍將再度上行。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6月11日發佈的研報中呼籲,警惕美聯儲加息縮表引發的風險。如果按照市場預計,10月份前後,美國的疫苗接種可能能達到70%,到年底基本接種完畢,美聯儲未來的縮表和資本從新市場流出的風險值得警惕。他強調,現在全球資產價格估值都很高,中國已經貨幣政策正常化了,如果哪天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或者説開始縮表、緊縮貨幣政策,會對全球的資本市場產生壓力。

    歐央行6月議息會議繼續按兵不動

    2021年6月10日,歐央行利率決議會議,宣佈維持存款便利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在-0.5%、0%和0.25%水平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與此同時,維持寬鬆,繼續加快購債。歐央行決定維持1.85萬億歐元的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規模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且根據對融資條件以及通脹前景的聯合評估,預計購債速度將繼續加快。根據ECB數據顯示,5月歐央行單月淨購債規模達807億歐元,為去年7月以來最多;截止5月,歐央行購債進度上升至60%左右。此外,在隨後的記者發佈會中,歐央行行長拉加德聲稱,PEPP的額度不一定要用完。

    具體來看,截止5月歐央行累計購債1.1萬億歐元,其中,96%為政府債、3%為企業債。歐央行購買的政府債主要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國,合計佔比超過70%,份額最大的為德國,約25%。

    歐央行上調了2021年和2022年的經濟預期和通脹預期。隨着疫苗接種不斷推進,歐洲疫情大幅緩解,歐洲經濟在加速修復。不過核心通脹依舊低迷,5月歐央行CPI按年上升至2.0%,為2018年10月以來新高,主要是受能源價格上漲影響;而核心通脹僅上升至0.9%,表明終端需求依舊偏弱,這主要是因為歐洲沒有像美國那樣進行強力度的財政刺激,所以和美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並不相同。

    全球資金繼續流入中國

    6月10日,美聯儲公佈了的最新周度持倉數據顯示,其資產負債表規模首次突破8萬億美元,佔美國2020年GDP總量超37%。自從2020年3月美聯儲釋出購債計劃以來,美聯儲總資產從當時的4萬億美元開始飆漲,到目前為止剛好擴張「翻倍」。

    目前,美國正處於寬財政、寬貨幣的政策環境。貨幣端,美聯儲疫情後啓動無限量量化寬鬆,疫情後擴表規模達到3.8萬億美元,M2增速最高曾觸及27%。財政端,特朗普以及拜登政府在疫情爆發後共計推行4輪財政刺激方案,刺激總額高達5.9萬億美元,當前實際使用金額達4.3萬億美元,這也使得美國在2020年創下14.9%的赤字率。

    另外,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測算,截至2020年末全球債務規模增加24萬億美元至281萬億美元,全球債務佔GDP比重已超350%(作為比較,2007年末全球債務規模為167萬億美元,2017年末全球債務規模為237萬億美元)。顯然,從國際清算銀行提供的各國宏觀槓桿率也可以看出,近年來各國債務水平一路飆升。

    在各國紛紛債務高企的同時,中國吸引外資的呈現出逐月增長態勢。今年以來,今國吸引外資逆勢反彈並屢創新高,總體呈現出向好勢頭,釋放了全球最具投資吸引力目的地的韌性和活力。

    商務部6月13日發佈數據顯示,1至5月,今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10億元,按年增長35.4%,較2019年同期增長30.3%。

    對比今年以來的引資數據可以發現,拋開疫情因素,與2019年同期相比,今國吸收外資呈現出逐月增長態勢:1至5月份,每月累計吸收外資增速分別為:8.8%,20.2%,24.8%、30.1%、30.3%,這也印證了外資正在加速流入今國。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