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台灣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連發生,台灣的轉折點出現了?

    台灣跌倒,全球停工!三大糟心事接連發生,台灣的轉折點出現了?

    最近,台灣的大麻煩接二連三。

    新冠疫情反撲,讓模範生、「南波萬」的良好感覺一去不返,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引發全島大停水、大停電,「鎮島之寶」半導體制造業受到衝擊。

    疫情、天災、半導體,無論哪一個都足以扼住台灣命運的咽喉,並將波及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復甦進程。

    然而,在兩岸年輕一代都覺得對方是傻X的時候,厭惡、嘴炮、蔑視成為主流,距離在拉開,真正的大事,人們往往不願意提起。

    01

    台灣以為在新冠病毒面前自己堅不可摧,事實上,這種病毒專治各種不服,連美國、日本、印度都灰頭土臉,台灣曾經的偏安現在看來更像僥倖。

    2020年,痛苦和死亡瀰漫,大規模失業和蕭條困擾世界的時候,台灣卻彷彿處於一片平行時空。

    台灣沒出現疫情流行,聚會、婚禮照辦、球賽、音樂會和夜市都人山人海。那個時候,台灣新冠死亡人數用兩隻手都數的過來。

    然而,進入今年5月,事情開始起了變化。

    疫情急速升温。7天內本土病例累計近800例,多個縣市出現病例,台北最為嚴重,迫使市政府將新冠響應級別提高到3級,以至於台北市長柯文哲已不再通報新增病例數。

    台灣共有四個響應級別,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出現第三級響應。

    由於同時出現了印度和菲律賓等地的輸入病例,從5月19日起為時一個月,入境、轉機都被叫停。

    台灣《自由時報》報道,台北市15日晚間,各區街道上冷冷清清,大多市民都呆在家裏,「自動封城」來減少疫情擴大的風險。

    過去一年,台灣就是依靠各地豎起的高牆免於受到大流行的肆虐。

    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C.Jason Wang看來,台灣衞生部門用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不過,他們也得益於純粹的好運氣。C.Jason Wang在今年初表示,隨着變種病毒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傳播,更多感染者抵達併入境台灣只是時間問題。

    結果一語成讖。

    02

    你以為亞熱帶海島台灣不會缺水,要知道地理課本中中國降水最多的極值就在台灣,但這個島也會遭遇大旱。

    事實上,就在疫情反撲之前,旱情就已經在台灣全島蔓延了。

    台灣本該是全球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因為常常下雨,以至於地鐵站都放好雨傘供人使用。

    然而,去年底到現在,台灣沒有颱風光顧,更沒有多少雨。

    這使台灣陷入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的蓄水量不到20%,有些甚至低於10%。

    在台灣,水既可以用來澆灌農田,也可以拿來清洗晶圓。清洗晶圓是晶片製造中最重要也最繁瑣的工序,而提高晶片製造產能又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經濟中舉足輕重,在去年的疫情當中,台灣甚至成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命門!

    缺水是絕對可以威脅到台灣的這一經濟支柱的。比如,5月14日晚的全島大停電,就是因為乾旱導致島內電力供應能力下降所引發的。

    但事實上,台積電等企業並沒有跑出來哭訴,沒水可用了。

    這是因為,為確保台積電用水,台灣當局停止了對7.4多萬公頃農田的灌溉用水。

    農民們傻眼了。在這場旱災下,晶片廠和農民面臨着爭水的窘境。

    農民們認為,政府重心完全放在了半導體上面,雖然一直鼓勵年輕人種田,但是現在年輕人投入設備和拿到土地之後卻因為沒水而無從下手。

    有人認為,台灣長期忽視水資源管理,是造成水資源短缺的根源。管道漏水導致14%的水浪費掉了,而低水價也讓人們更容易去浪費。台灣的水價為每噸11元新台幣(相當於2.2元人民幣),是韓國水價的一半,美國水價的四分之一,英國的六分之一。

    政客們更不願意提高水價,因為他們不想因此失去選票。

    農民種起了西瓜,人們走進媽祖廟求雨,晶片廠開始回收各地的水源。但無論是誰,都不知道明天是繼續蓄水,還是要迎接最壞的情況來臨。

    如果台灣不能找到一個長期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未來農田和珍貴的半導體產業都會岌岌可危。

    03

    你以為富士康、台積電只是企業規模大,事實上它們正在影響世界經濟的走向。

    半導體產業到底對台灣有多重要?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今年4月1日發佈報告稱,如果台灣的半導體代工廠停產1年,全球的電子產業的年度營收將減少4900億美元。美國人的這個極端猜想,恰好反映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強大的存在感。

    全球前50大半導體廠商中,台灣有8家。台灣晶圓製造居全球領導地位,專業晶圓代工產值持續高居世界第一,專業封裝與測試代工亦居全球第一。

    (台灣行政主管部門「主計總處」數據)

    台灣行政主管部門「主計總處」發佈的數據顯示,台灣地區2020年全年實際GDP增長3.11%,高於2019年2.96%的增速,這被民進黨當局視為巨大的成就。因為,這是過去幾十年台灣首次錄得高於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率。

    取得這一成績的主因,首推製造業特別是資訊電子工業的大幅增長。

    (台灣行政主管部門「主計總處」數據)

    這種集中生產確實提供了更高的效率,但對於風險的應對則被忽視了。全世界都在等着台灣供晶片,結果就是總的半導體供應量上不去了,也因為這種短缺狀況,美國和日本的汽車廠商都正在被迫減產。

    「缺芯之痛」讓全世界的半導體企業都開始謀變。

    5月13日,英特爾、蘋果、谷歌、台積電等企業共同成立了美國半導體聯盟SIAC。剛成立就開始向拜登伸手要500億美元補貼。

    4月29日,歐盟內部市場委員Thierry Breton表示,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聯合成立新的半導體聯盟,以支持歐洲半導體研發製造,減少歐盟對其他國家供應商的依賴。

    1月28日,由華為海思牽頭,聯合紫光展鋭、大唐半導體、華大半導體、小米等在內的中國90家半導體企業,向工信部申請籌建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當於半導體聯盟的誕生。

    這意味着,全球半導體產業走在了擺脱過去三、四十年對台灣依賴的路上。一場晶片競速戰打響了。

    而今年遭遇的疫情和旱災,會加速世界對台灣的遠離嗎?

    04

    如今,台灣似乎站在了一個尷尬的歷史路口。但有趣的是,願意關注它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記得我小時候,爸爸每次打開鳳凰衞視,要麼就是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要麼就是關於統一和獨立的政治話題。08年通航之後,舅舅從台灣旅行回來給我看的阿里山風景,至今仍然刻在我腦海當中。

    但到了近幾年,年輕一代已經不願意談論這些問題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叫做「網絡上現在厭惡台灣人是主流嗎?」按我的閲讀理解水平,這個問題的主語應該是大陸人,但是我卻在不少回答中看到了大陸人在闡述台灣人討厭他們的情況。

    有人認為,台灣年輕人和如今大陸這一代相差太遠了,甚至到了認為「對岸是同胞,要友愛相處」是時代對他們撒的最大的謊言的地步。

    兩岸的隔閡,彷佛正在迅速擴大。

    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個人赴台自由行被禁、蔡英文政府用愛發電等騷操作、香港問題的外延,美國小動作頻頻……都在瓦解過去十年兩岸的民間紐帶。

    在強烈的情緒底下,往往很多問題就被自動忽略了。比如,台灣跟大陸仍然互相依賴,台灣一直是中國最有力也最特殊的對外窗口,大陸也一直為台灣提供着龐大的市場。

    05

    上至台積電晶片,下至康師傅泡麪,還有捷安特自行車和各種各樣的台灣茶葉,中國人的生活壓根離不開台資的影子。

    除了兩桶油,還能佔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的,就是台積電了。

    為什麼這麼説呢?首先,晶片就是新時代的石油,這是時代的選擇。

    其次,汽車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需要大量的晶片,而它們又是廣州、上海、西安、成都等許多城市工業的支柱。

    所以,台積電一聲咳嗽,這些城市的工業都得抖一抖。萬一台積電倒下了,也得跟着倒下一大批工業巨頭。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20年第9期,中國大陸在最終產品,包括電腦及其周邊設備,以及路由器等通信設備出口上,有高度競爭力,但在中間投入產品,包括集成電路和銅箔等方面高度仰賴台灣進口。

    也就是對於大陸來説,台灣在中間代工環節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反過來,站在台灣的立場,大陸也仍然是最大的市場。比如去年疫情期間,全球貿易都受到影響,彌補了台灣貿易缺口的,恰好就是兩岸貿易額的增長。

    根據台灣財政主管部門1月18日發佈的貿易資料,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額佔43.9%,進口額佔22.6%,總額佔比34.2%,三個數值都是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大陸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住疫情、全面復工復產,並且推動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落地,非常明顯地帶動了台灣電子零件和中間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06

    要談到台資對中國城市的影響,就不能不提台商密度第一的崑山。

    崑山在上海大都市圈,經濟外向度非常高,聚集了非常多的台企、台資、台商,被稱為「小台北」,當地官員對台商的服務誠意滿滿,招商能力獨步天下。

    台灣媒體甚至覺得,崑山生產了「能為台商端洗腳水的市長」。

    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商富士康、全球第一大電腦代工巨頭仁寶、佔據全球自行車市場份額第一的捷安特、世界500強緯創集團,都有在崑山設廠。

    得益於蜂擁的台資,崑山這個縣級市,GDP總額已經超過3000億,連續15年位居「百強縣市」榜首。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鄭州市的航空新城,十年前引入富士康,轟動國內經濟界。結果非常成功,可以説沒有富士康,航空港想要發展成如今的樣子並不容易。一個最直觀的場景就是,在富士康入駐之前,航空港區還是長滿荒草的田地。

    像富士康這種企業,引進來的絕不僅是一間工廠,而是一條產業鏈,以及幾十萬人口的就業。還有跟鄭州航空運輸的深度結合。

    富士康鄭州工廠大門外幾百米,就是鄭州保稅區海關,富士康在這裏完成將iPhone轉給蘋果公司的手續,短短20多個小時就能將iPhone送到世界各地。

    歸根結底,台資在中國製造和城市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擔任着非常關鍵的作用。而這往往被網絡上的情緒掩蓋了。

    疫情和旱災,剛好給了大陸和台灣一個共同停下來反思的機會。在世界爭奪晶片和製造業升級的競賽中,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一個長期穩定的命運共同體非常重要。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