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馬雲消失198天,從內地到香港,首富圈大地震

    馬雲消失198天,從內地到香港,首富圈大地震

    01

    今天,杭州西湖畔的一所大學被歷史正式「除名」。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聚光燈,只有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工人拿着燒焊工具,抹掉了鐫刻在巨石上面的「湖畔大學」四個大金字。

    「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企業,湖畔大學要辦300年……」,幾年前馬雲這句豪言壯語言猶在耳,而今天,中國近年來最負盛名的商學院名字就這樣在一片氣焊聲中消失了。

    最得意的時候,湖畔大學的江湖傳説都是「CEO雲集」、「錄取比例最低的商學院」、「指定保薦人」,儼然中國企業家的黃埔軍校。

    彷彿誰得到「馬雲親自授課」,誰就能踩中時代的脈搏挺入中國最頂級的上流圈子。

    那個時候,有好多生意人以「馬雲門徒」為傲,首期學員孫宇晨就打着這個旗號,狂蹭了好一波流量。

    今日在「除名風波」中,湖畔大學只低調回應,創立之初就是民辦非單位,不屬於學歷教育序列,為了避免給大家造成誤解,現更名為「浙江湖畔創業研學中心」,簡稱「湖畔創研中心」。

    據悉,今年湖畔大學已暫停了招生。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風雲變幻,不過短短半年時間。

    曾經前呼後擁的商業教父,自去年10月末的上海外灘風雲之後,就沉寂了整整198天。

    直到今年5月10日,才首次現身線下「阿里日」活動。

    而在他消失的近半年裏,發端於國家金融中心上海的這一場風波持續向外擴散,籠罩在網路帝國頭上,震動人心。

    螞蟻上市一夜中斷,阿里收到182億的天價罰單。

    美團被查。

    騰訊中招。

    拼多多攤上事了。

    頂級商會「泰山會」解散。

    風雲激盪20年後,中國的網路行業迎來首場大地震。餘波持續,看不到終點。

    網路巨頭們真的要醒一醒、看一看當下的氣候了。

    沒人敢抹去網路巨頭們的時代印記。

    正是因為20年前屠龍少年們敢於打破舊秩序、推動中國網路產業的崛起,才誕生了全球市值前十的網路巨頭,才有了今天中國在數字經濟領跑者的地位,這是相互成就的。

    但是,當上上下下都在呼喚「脱虛向實」、「振興實體」時,這些以往總是衝在時代潮頭的巨頭,卻沒能踩準時代的步點。

    時代,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02

    五月四日青年節這一天,在騰訊公關總監被網友圍攻的時候,對岸的香港發生了97回歸以來最大的商界變故。

    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寧德時代董事局主席曾毓羣身家達 345 億美元,超越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

    自香港經濟豪門化後,傳統財閥從未被局外人顛覆過,曾毓羣創造了歷史。

    新舊勢力的更迭,像是一個充滿了象徵意義的預言:今天這個時代,誰押注中國、誰沉下心來搞製造業,誰就能獲得豐厚的饋贈。

    寧德時代於2011年創立,相比李嘉誠的長和系以及馬雲的阿里帝國,簡直是初出茅廬的後輩。但短短十年時間,它就超過了諸多央企,A股市值排名全國第13名,逼近萬億。

    江湖大名「電池茅」。

    (智谷趨勢授權使用)

    這個奇蹟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第一,網路和房地產已經不是唯一的造富神器了,實體經濟也可以。

    第二,想要快速成為新貴,就必須成為站在馬斯克背後的男人。

    曾毓羣可能做夢都不會想到,十年前的一個選擇,竟然讓他押中了這個時代的最大風口。

    除了產業自身的朝陽屬性之外,新能源汽車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對於消解美元霸權的作用。

    過去在「市場換技術」中,高鐵模式無比成功,汽車模式則灰頭土臉,成為民族產業當中最痛的傷疤。中國之所以瘋狂補貼新能源汽車,出台層出不窮的產業政策來引導,並不單單是想要抓住一個新賽道那麼簡單。

    我們以2018年為例。當年中國汽車保有量2.4億輛,一年要吃掉超40%的石油消費,也就是2.6億噸,佔比中國進口原油4.62億噸的56%。

    (智谷趨勢授權使用)

    如果電動車能夠全部替代掉傳統燃油車,我們理論上可以省掉一半的進口,對外依存度從70%下滑到50%,提高內循環的底氣。

    這只是第一步。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美國就構建起了美元—石油體系,跟歐佩克做石油交易,必須以美元結算,而非歐佩克成員並沒有這個強制性規定。

    所以,在剩下的2億噸進口中,我們拿人民幣到俄羅斯、巴西等非歐佩克成員購買一億多噸,就能滿足國內的大部分需求了(2020年,兩國出口中國石油1.25億噸),從而擺脱了對於中東石油的依賴。

    此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經濟體,才有如此龐大的石油進口量。好些國家一旦迎來電動車時代,可能都不需要進口了,其自產石油量就能撐起本國工業體系。到那時候,「美元-石油」的體系就會逐步走向沒落。

    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到電動車的這一個革命性意義。

    當然了,美元—石油交易的減小,並不代表美元就不再是國際上硬通貨了。只要美國的軍事實力、科技實力還是全球第一,美元就永遠都會是最值錢的國際化貨幣。

    但不可否認,電動車對於傳統燃油車的完全顛覆,一定會加速美元霸權的消解。

    在這樣一個歷史性進程中,寧德時代、蔚來、華為等產業鏈上的角色,都是加速傳統國際政治秩序重新洗牌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曾毓羣踩中了國運的脈搏,不管有意還是無意,自然會受到這個時代給予的最大反饋。

    03

    相比馬雲和李嘉誠,曾毓羣押注的是技術含量最難、也是風險性最高的製造業。

    李嘉誠有北京深處的關係,早在78年之前就跟霍英東、胡應湘來到內地,他長袖善舞,廣結良緣,不管房地產還是公有事業自然遊刃有餘。

    馬雲有平台先天的「優勢」,而網路又是不完全開放的領域,FACEBOOK、谷歌等虎視眈眈也搞不了事情。

    曾毓羣所處的行業比他們難多了。在這個真刀實槍、你死我活的紅海中,一有鬆懈就要被松下、LG、三星幹掉。

    這種冒險,這種對製造業的押注,反而讓他登頂了東方明珠的寶座。

    李超人雖然從輕工業起家成為塑料花大王,但後續他所開闢的商業帝國缺乏製造業的「基因」,浸淫於房地產、零售、公用事業等沒有科技含量的產業。這一點,可能就是今天李家敗局的伏筆。

    自2013年起,李氏家族拋擲內地和香港,將資產轉移到歐洲。一開始外界還覺得他老眼昏花,因為大陸樓市很快就迎來一輪瘋狂,一二線翻倍,三四線棚改,深圳上海等地的房價宇宙第一。

    但很快,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不賺最後一塊銅板」。

    短短几年時間,房住不炒就將樓市踢出黃金時代,房地產開發商全面退出中國前十大富豪。不得不説,李超人的嗅覺確實非常敏鋭。

    不過,李嘉誠套現出來的天量資金,並沒有投入中國內地最渴望突破的領域:晶片、人工智能,醫藥健康……

    反而延續了在香港的傳統做法,持續加倉歐洲的基礎設施,電網、水務、電信等半壟斷行業。這些公共事業跟內地房地產一樣,需要跟政治打交道。但只要你拿到門票,回報率就非常穩定。

    (智谷趨勢授權使用)

    截止2018年底,長和在歐洲的資產總和高達6736.9億港元,佔總資產比重達到了54.67%,在內地及香港資產佔比則僅剩一成。

    為什麼李氏家族這麼熱衷於半壟斷性行業?

    表面看是李嘉誠老了,下一輩是守成一代。但最核心的原因,恐怕還是李氏王朝自始至終就缺乏製造業的基因。全集團上下,沒有一個人痴迷於技術。

    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經濟體,英國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有各種確定性,但歐美相對中國來説是走下坡路的,代表一種守舊產業。

    所以,英國能給與李超人穩定的回報,但不能像中國這個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一樣,給與一個近乎無限的市場。

    反觀押注內地製造業的曾毓羣,寧德時代搭上了一輛高速奔跑、極具想象空間的汽車。

    雖然現在蓋房子的、做家電的、賣手機的都來造車了,搞得新能源汽車好像很廉價,誰都能上。但其實,這種一擁而上恰恰反映出了當前各行業大佬的焦慮: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一定是一台架在車輪上的電腦。傳統燃油車最核心的部分是發動機,這個零部件的水平直接代表了品牌的價值和檔次。布加迪威龍為什麼一台能賣幾千萬,因為人家是全世界最快的頂級跑車啊,一踩油門就能飆到400多公里/小時,比高鐵還要快。

    中國就不行了。一台燃油車有幾萬個零部件,材料學等基礎學科落後,使得我們在硬件集合比別人落後,造不出穩定性超高的高檔品牌。

    但新能源汽車不一樣,它比拼的其實不是「速度」,而是智能化。它最核心的部件不是發動機,甚至不是電池組,而是各種各樣的軟件。等到自動駕駛運用後就更不得了,汽車會解放雙手佔用消費者大量時間,是萬物萬聯的核心平台。失去這個入口,一切傳統行業都將失去意義。所以華為、小米、恒大們才會瘋狂搶灘。

    而且,新能源汽車跟房地產、網路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房地產、網路幹來幹去也是在國內市場裏轉,而新能源汽車做好了,是全球六十億人的市場。

    香港首富圈的更迭背後,是一個急速變遷的時代,一個重新洗牌的東西方世界。

    04

    我在昨天的文章《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遷徙》中提到,一直跟蹤中國首富變動的胡潤,有一個很敏鋭的觀察:

    十幾年前,中國大教育行業的首富是俞敏洪。當時英語能力被認為是全球化時代的人才核心競爭力。

    五年前,學而思的張邦鑫取而代之。學而思就是滿足中國家長讓孩子進國內好學校的需求。

    兩年前,中公教育的李永新又超越所有人,成為首富。因為幫人找到鐵飯碗的公務員培訓又成了最熱的賽道。

    教育行業首富的不停輪換,恰好反映了中國經濟變遷的邏輯。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有人都渴望接軌國際,因為凡是能夠與英語世界搭上關係,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在2008年後的三輪大放水下,我們堆出了全宇宙市值最高的房子,也把全社會的財富焦慮推向了頂峯,家長只能拼命雞娃,把孩子送入高價輔導班,希望下一代能突破階層固化。

    而最近兩年,中國的地緣政治形勢推倒重來,我們時隔幾十年後,又重新面臨了一個極具張力和摩擦力的假想敵。國家力量能進一步彰顯。我們從「資本」的時代滑向了「國家」的時代。

    這一屆年輕人也開始厭惡資本的力量,很多人希望能夠進入體制,站在權力的大樹下,避免被上流社會摁在地上摩擦。他們掏出大把鈔票,把中公教育的李永新送上了最富有的頂峯。

    幾個月前,在年輕人云集的B站上,馬雲從「馬爸爸」已經變成了「吸血鬼」,彈幕上滿滿都是「打倒資本家」、「你工人爺爺來了」。

    3月份有一封《致阿里》的內部信流傳開來,一位離職的員工直呼阿里是「沒長大的巨嬰」,一直在販賣焦慮。

    「後浪」們攻佔留言區的畫風開始突變。

    年輕人們紛紛拿起了《毛選》,地鐵上、公交上經常可見手捧毛選的年輕人。該部作品近5年來銷量逐年增長,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借閲排行榜上更是排名第一。

    當下的主要矛盾,似乎已變成了這一屆首富的高高在上與這一屆青年的前途迷茫之間的巨大落差。

    湖畔大學的改名,香港首富的換人,會是這個時代的轉折點嗎?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