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從解決世界性難題的角度,尋找下一隻100倍回報股

    從解決世界性難題的角度,尋找下一隻100倍回報股

    特斯拉從2010年6月29日上市發行價是17美元,截止到2021年4月25日,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200倍。特斯拉分析師Andrea女士很早就研判特斯拉將是一個百倍股,在被問到繼特斯拉後,下一個100倍股是誰?Andrea女士説了自己的百倍股思維模型:

    第一,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問題?

    第二,有誰試圖在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有誰會成功?

    第四,下一個財富創造的方向是什麼?

    第五,有誰能夠把世界上最難和最大的問題用最可行的方案解決了?

    第六,如果誰能夠解決世界上最大和最難的問題,並能持續創造財富,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回歸產業史,當科技和生產力發生重大變革,解決了世界性的問題,往往孕育着超級的投資機會,譬如,蒸汽機時代、能源和電力、網路社交、軟件、電商的龍頭公司和平台級公司,歷史上都是百倍回報股。

    作為投資人,應該靜下心來,用更寬的視野,更長的視距,觀察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思考影響困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中的世界性難題,發現推動世界變革最大的力量,找到其中最大的機會,然後,忽略掉市場的噪音,站在歷史的視角,看清楚誰是這股力量的推動者和受益者?這些能夠解決世界性的問題的創新推動者和財富創造者,往往是百倍股的搖籃。

    當今世界面臨的世界性問題包括:病毒與疫苗;環境與健康及壽命問題;能源變革與氣候問題;公平和效率問題;貨幣貶值與區塊鏈技術。

    聯合國指出當今世界面臨的五大挑戰是:

    1.氣候危機。

    2.全球互不信任。

    3.地緣緊張局勢。

    4.數字世界黑暗。

    5.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

    全球氣候變暖,二氧化碳排放超標,温度逐年持續升高,以至於全球產生了温室效應,對全世界的生產及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到了全人類的生存。

    新冠疫情引起全球對病毒的恐慌,各國為了應對疫情采取的隔離政策,加劇了全球的經濟蕭條。新一代生物技術將在解決疾病和延長人類壽命方面發揮作用。

    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在解決出行效率問題上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能源技術變革推動了碳中和,解決化石能源污染和環境保護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在去中心化和應對貨幣超發方面起到了作用。

    網路、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雲服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導致了新經濟、新動能的產生,舊的經濟形態、舊的產業業態和舊的發展動能正在被新經濟、新動能、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所替代,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着眼於顛覆性和破壞式創新技術,我們看到以BioNTech為代表的mRNA技術平台在預防新冠病毒和腫瘤疫苗方面發揮價值;

    以基因編輯檢測和修復為代表的新型生物技術平台在定義生命和修復遺傳基因發揮作用;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智能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推進可持續能源和自動駕駛時代到來;

    以虛擬助理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平台公司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化貨幣和平台;

    以SpaceX和星鏈Starlink為代表的太空技術公司讓人類星際旅行成為現實,這些行業正在發生顛覆性變革,龍頭公司正在以指數級方式增長,改變我們的世界。

    比爾·蓋茨説:「在下一個10年或20年,氣候變化對經濟造成的破壞,相當於每10年爆發一次與新冠肺炎規模相當的流行病。

    」當今世界急迫解決的焦點問題包括,新冠病毒和疫苗問題,對應的是mRNA平台技術,比如,BioNTech。

    腫瘤和各種基因遺傳疾病,對應的是mRNA、基因編輯和修復技術。能源與氣候問題,對應的是碳中和,是可持續清潔能源的問題。

    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和能源存儲技術正在代替化石能源,比如特斯拉、寧德時代、隆基股份,正在改變傳統的化石能源結構。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應的是更先進的算法、感知、理解和決策系統,比如谷歌的人工智能技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和英偉達的晶片。

    貨幣超發和去中心化,對應的是區塊鏈和數字化貨幣,比如比特幣。

    人類環境的變化和拓展新的生存空間,對應的是太空技術、星鏈計劃,比如,SpaceX與Starlink。這些都是典型的破壞式創新,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創造了鉅額的財富,孕育着超級的回報。

    基因是DNA上的遺傳信息,人類的生老病死,很大程度上與基因有關。

    基因編輯在解決遺傳學疾病和個性化治療方面,前景廣闊,基因編輯技術一旦成熟,將徹底改變世界乃至人類的未來。

    mRNA技術用於新冠疫苗是小試牛刀,mRNA技術用於腫瘤疫苗才是真正的大市場和大機會。mRNA技術對傳染病、艾滋病、遺傳病、罕見病、腫瘤將提供各種機會。

    BioNTech是一家總部在德國的上市公司,兩位創始人對科學的追求讓人讚歎。他們收穫鉅額財富之後,每天仍然堅持騎車上班,他們對待科學的執着和財富的平淡觀念讓我們感嘆。

    作為創始人,他們繼續以科學家的角色,在mRNA技術造福人類方面做出努力。Tureci博士預計人們將需要每年接種冠狀病毒疫苗,就像接種季節性流感一樣。mRNA技術在解決新冠病毒和腫瘤治療方面的巨大潛力,商業價值值得長期跟蹤。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中國宣佈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世界釋放出中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我們看到光伏產業和新能源汽車龍頭公司的經濟性越來越明顯,光伏發電成本在某些地方已經比煤炭發電成本更低,中國已經佔據了世界光伏前十名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譬如,寧德時代、隆基股份、陽光電源。隨着各國承諾和推行碳中和,光伏和儲能行業、新能源汽車的龍頭公司增長空間巨大。

    人工智能接下來會對我們的世界產生方方面面的影響。譬如谷歌AlphaFold成功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基因科學相結合,它會對健康、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並基本解決所有涉及生命系統的問題。通過設計新的蛋白質,來抗擊疾病,解決環境污染等世界性的難題。

    自動駕駛的龍頭公司包括特斯拉、晶片公司英偉達、華為,發展空間廣闊,特別是特斯拉,橫跨人工智能和碳中和多個超級賽道,具備可持續的增長空間。

    字節跳動就是一種弱人工智能技術在信息和內容分發領域的應用,因為掌握了更先進的技術和生產力,字節跳動增長速度很快就超過了其他傳統的信息分發平台,在短期內產生數倍於傳統網路信息分發平台的價值。

    傳統貨幣超發和貶值,以區塊鏈和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價值凸顯。比特幣自2008年作為第一種數字貨幣誕生以來,從一萬個幣換一個披薩到一個幣單價近六萬美元,比特幣幾年間暴漲百萬倍,比特幣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匿名性等方面相比於傳統貨幣與中心化的電子貨幣的巨大優勢,特斯拉和Paypal等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和新型支付機構開始接受比特幣,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能夠成為一般等價物,在商品交換中流通,將來會發生更大的作用。

    隨着人口的增長和地球資源的承載能力,人類需要開闢更安全的旅居地。太空技術領域,SpaceX多次重複使用一級助推器的液體燃料運載火箭,打破了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思維定勢,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經濟性,從而改變了國際商業航天的市場格局。

    SpaceX和星鏈計劃,將把整個世界無縫的鏈接在一起,它將會改變信息獲取的方式,改變戰爭的形態,讓人類星際旅行成為可能。如果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實現,這將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人類在空間旅行上最大的一次變革,影響和意義深遠。

    消費是永恆的需求,科技的發展最終是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效率更高、質量更好。過去二十年最大的變革是以網路技術推動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浪潮,最終形成了贏者通吃的若干個超級平台級公司,這些平台級公司成為一個個生態系統,不再是一家普通企業了,他們是平台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對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譬如、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美國的蘋果、亞馬遜、Facebook、微軟、谷歌,以及特斯拉,SpaceX,這些公司的平台效應和商業價值呈現指數級增長。

    從數學角度分析,10年10倍,意味着年化複合增長率要26%,即使10年5倍年化複合增長率也要17.5%,如果這種股價增長率是可持續的,意味着企業的ROE增長必須達到17%~26%。而10年100倍,十年對應年化複合增長率需要到達58.489%。

    投資要麼選擇那些具有護城河可以長期複利增長世界改變不了的公司,譬如消費品龍頭、醫療的龍頭;要麼是選擇那些掌握更先進的技術和生產力,具備破壞式創新和換賽道打法能夠指數級增長改變世界的公司。

    投資到最後,比拼的是能力圈,認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洞察力、思維模型和人性優劣。比拼的是誰看的準,看的長,看得遠,敢下重注,能堅持,最終賺取的是價值成長的錢,是時間和複利的價值。擁有敏鋭的洞察力、抓住最大的變革和機會、基於長期主義、關注複合增長率,這些才是價值投資的關鍵。

    回歸經濟學分析,誰能夠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益來解決世界性的普遍問題,誰就能獲得領先的優勢,就能夠構築起強大的護城河,能夠在接下來數十年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和財富,誰就夠獲得百倍的投資回報。

    當我們洞察到這種變革和力量後,看清事物的趨勢和本質,堅持長期主義,think big, think deep, think long,敢於重倉,做時間的朋友,賺錢只是人生旅行和指數級增長的附屬產物。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