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台灣疫情|日增病例333例 全球表現最佳的台灣股市能否扛得住?

    台灣疫情|日增病例333例 全球表現最佳的台灣股市能否扛得住?

    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僅5月16日及17日兩日累計新增超500例。台股繼上周(5月10日至14日)重挫逾1400點後,17日繼續下挫。

    綜合媒體5月17日報道,台股早開盤隨即「跳水」500點,隨後靠著台積電等權值股帶動,稍作拉回,但於早上10時後,雙北(台北市與新北市)一同宣佈高中以下停課至5月28日,消息打擊台股一路下跌,最低一度來到15159.86點,重挫667點,改寫上周的15165點盤中最低點。

    台股17日收盤報15353.89點,跌473.2點。過去兩個月的大熱門,包含「航運雙雄」陽明、長榮,以及鋼鐵類股中鴻皆呈現跌停。收盤時上漲73家,下跌879家,持平17家。

    自2020年初以來,台灣股市無論是在MSCI明晟發達國家指數還是新興市場指數中都是表現最好的。不過,本周的一輪暴跌行情導致台灣股市差點失去這一桂冠。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台灣股市的這次重挫是關於過度投資和槓桿的典型案例,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投資者都有借鑑意義。

    引爆跌勢的直接原因顯然是台灣出現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最嚴重的一波疫情。台灣原本保持着基本無暇的記錄,大體上隔絕了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然而再度出現的本土病例令這一記錄蒙上陰影。

    受到去年3月以來的市場繁榮鼓舞,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承擔保證金債務,目前保證金債務已經升至大約十年來的最高水準。保證金債務會放大拋售勢頭,因為投資者的經紀帳户一旦出現虧損,就會被要求提供更多的抵押品,即追加保證金,從而不得不出售更多的股票以籌集現金響應追加保證金的要求。

    這就是台灣市場拋售範圍尤其之廣的原因所在。台灣證交所加權指數周三(12日)一度下跌約9%,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受到拖累,無論其對台灣本地經濟的敞口有多大。以全球最大晶片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2330.TW, 簡稱:台積電)為例,全球對半導體的旺盛需求令該公司受益匪淺,儘管如此,該公司也遭遇了差不多幅度的重挫。

    當然,台灣的越來越多的新冠病例雖然對本地居民來説是個壞消息,但對台積電的業績影響甚微,因為該公司略多於60%的收入來自美國客户。即使認為該公司略低於10%的收入來自於台灣,也可能是高估了,因為其中大部分收入將是向台灣企業銷售晶片所得,而這些企業本身又向海外出口終端產品。

    但該公司股價仍然大跌,這純粹源於投資者出於保護自身的需要而拋售股票,而另一方面潛在買家又較少。「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比你保持償付力的時間更長」,這可能不是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原話,但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藉助槓桿投資股票現象增多的情況不止出現在台灣一地。美國、印度和韓國等國的保證金債務均出現攀升,在市場強勁上漲的時期,保證金債務往往會增加。這帶來了一旦出現拋售局面就難以收拾的風險,在這種情境下,真正面臨困難的公司和那些未受到下跌原因影響的公司都會遭到拋售。

    北京時間5月17日14時05分消息稱,台灣新增333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