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惡化令氧氣瓶告急:黑市一瓶高達5萬 抵普通人半年工資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4月27日報道,連日來,印度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節節高攀,已經連續第五日打破全球單日確診病例的最高紀錄。根據印度衞生部在26日公佈的最新數據,之前一天,全印共有超過35萬人確診,3天內確診人數破百萬,而確診病例總數已經突破1700萬。
印度總理莫迪在25日敦促所有國民儘快接種疫苗,並提高對疫情警惕。他在廣播講話中説:「我們在成功應對第一波疫情後士氣高昂。但是現在,這一波疫情已動搖了整個國家。」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教授黃迎虹表示,新一輪疫情與去年第一波疫情暴發的時間點相仿,或與氣候和節慶等因素有一定關聯性;此外,疫情中的高低起伏並不是印度所特有的,其他各國也需要吸取經驗教訓,對抗疫的前景做出保守判斷,共同應對挑戰。
一瓶氧氣抵普通人半年工資
印度公共衞生基金會流行病學教授巴布(Giridhar R Babu)認為,與去年第一波疫情相比,印度當前疫情呈現蔓延速度快、無症狀感染者多、年輕感染者佔多數等特點。
由於印度疫情急劇惡化,新增確診病例呈「爆炸式」增長。醫療系統疲於應付,醫院早已不堪負荷、氧氣和藥品嚴重缺乏。
如今每個氧氣瓶幾乎都是爭奪的對象。各大城市的醫院外,患者排長隊等候就醫,家屬們憂心忡忡。
印度首都新德里所有醫院不堪重負,多數醫院已滿員,氧氣即將耗盡,有些病人送到醫院後因為缺乏氧氣而病亡,還有一些病人還沒被送進醫院就已死亡。首都新德里在25日報告有357例死亡病例,這意味着每4分鐘就有一人死於新冠肺炎。然而這一數字可能依然是冰山一角,因為還有太多在家中死亡的患者沒有將新冠肺炎列為死因。
由於氧氣緊缺,各地方都儘可能地保證本地的氧氣供應。為此,德里和北方邦、哈里亞納邦之間甚至爆發了一場「氧氣爭奪戰」。德里和北方邦互相指責對方轉移自己的氧氣配額,而哈里亞納邦則直接控訴德里「搶劫」該邦氧氣罐。
哈里亞納邦衞生部長維傑(Anil Vij)在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表示,該邦一輛運送氧氣的卡車在路過德里時被德里政府劫走。為此,他已經要求警察為所有運送氧氣的卡車提供護衞。此外,還有多個邦的政府禁止氧氣及氧氣運輸車輛離開本邦。
地方政府不能保障氧氣供應,給普通老百姓帶來巨大的恐慌和混亂。印度各類社交平台上隨處可見患者家人和朋友絕望的懇求。求助信息從醫院病牀到藥物,CT掃描、新冠病毒檢測,到隔離期間老年人的食物供應。
為了拯救家人,很多人不得不到非正規的黑市購買各類醫療物資。然而價格也並非普通人能夠承受。據英國媒體報道,一位名叫普里亞的德里婦女為了挽救公公的生命,花了5萬盧比從黑市上買了一個氧氣瓶,而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氧氣瓶的價格只要6000盧比。
5萬盧比相當印度普通工人5個月的工資,而5萬盧比一瓶氧氣還只是黑市上的起步價,在其他地方,一瓶氧氣甚至喊價到10萬盧比的,這已經要接近普通人1年的工資了。
面對失去控制的疫情,印度首都新德里首席部長凱傑裏瓦爾25日表示,目前新德里實施的全城封鎖措施將延長至5月3日。他説,過去一周,新德里的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高達36%至37%,不過25日已下降至29%。
旅行限制與援助同步
由於印度疫情持續惡化,引發多國擔憂。印度的鄰國和世界主要國家均相繼出台針對印度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
在25日當天,就有德國、意大利、馬爾代夫和孟加拉國對印度往來旅行設限。以德國為例,從26日零時起,德國將對印度實施入境禁令。這意味着,只有德國公民或者在德國有居留權的外國人才能從印度飛往德國,但是即便是他們也需要在入境前出示新冠病毒測試的陰性報告,並在抵達後進行隔離。
而就在各國爭相對印度旅行設限之時,不少印度富豪利用私人飛機逃離印度。據英國媒體報道,在英國對印旅行限制生效的 24日凌晨4時之前,8架搭載着印度超級富豪的私人飛機降落在倫敦機場。最後一架降落的時間是凌晨3時15分,這距離限制措施生效僅有44分鐘。
同時,還有很多印度民眾逃往阿聯酋,導致從新德里到迪拜的機票比平時上漲了5倍。同時,還有傳言稱,泰國也成為印度富豪逃難的目的地,不過在25日的泰國全國疫情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稱與泰國外交部溝通後,確認上述傳言不是事實,並沒有印度的富豪包機入境泰國。
一方面各國對往來印度的旅行設限,但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了人道主義精神,向印度提供急需的醫療物資。
美國表示將立即提供製造新冠疫苗的原材料。而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已開始把呼吸機和氧氣濃縮器運往印度,同時歐盟成員國也即將運出它們的相關設備。
就連印度的「世仇」巴基斯坦也表示願為印度提供醫療設備和物資。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推特上祝福印度「迅速戰勝疫情」,該國一家慈善機構也致信莫迪,表示願意提供50輛救護車。
同時,4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也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堅定支持印度政府和人民抗擊疫情,願根據印方需求提供支持與幫助,正就此同印方保持溝通。中方相信印度人民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