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地球日」投資啓示錄:氣候問題引發下一場金融危機是危言聳聽嗎

    「地球日」投資啓示錄:氣候問題引發下一場金融危機是危言聳聽嗎

    適逢第52個地球日,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峯會將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近幾年來,氣候和環境保護話題在全球投資領域方興未艾,相信沒有哪一位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可以完全地獨善其身於環境保護話題之外。

    根據白宮網站公佈的信息顯示,美國已經向40個國家的領導人發出了邀請。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信息顯示,此次與會的17個主要經濟體佔全球排放和經濟增長約80%。該機構還表示,預計此次氣候峯會的與會者將會討論氣候行動的經濟效益,包括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動員公共和私人資金。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目標是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緊隨其後的是排名第二的排放國美國、歐盟第三、印度第四。在特朗普時代,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舉措靈氣蒙上了信譽危機,但是在拜登的帶領下,美國重新對氣候問題採取了更為積極的行動,拜登預計會在此次峯會中公佈兩項關鍵舉措,包括一項積極的全國減排措施,以及一項行政命令,以推動聯邦緊急措施,以期減少氣候風險。

    和10年前相比,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公司在氣候變化方面的風險敞口已經變得越來越透明瞭,而投資者在根據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變化方面,對於投資標的的定價也變得精明瞭許多。

    根據美銀全球的一份報告顯示,隨着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有90%的企業已經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高於2011年的20%。

    而且,這份由Savita Subramanian和Marisa Sullivan領導的美國銀行股票和量化策略團隊發佈的報告還指出,排放量高的公司比排放量低的公司整體價值低15%,同時,在排放較為嚴重的行業中,那些設定了實現碳中和目標和日期的公司,比那些尚未設定目標的企業,會有更大的溢價。

    此外,根據晨星的報告,2020年四季度,投資者在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領域的投資高達1520億美元,比三季度按月就增長了88%,這也是2018年四季度的10倍之多。

    有趣的是,外媒的一個小調查顯示,在2021年一季度美國各大油氣公司的一季度財報會議上,他們提到了接近300吃關於氣候變化的問題,而去年一季度,他們只提到了36次。

    上月中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代理主席Allison Herren Lee還談到,企業需要就其ESG敞口提供更多信息,「現在是時候從『是否』的問題轉到更困難的『如何』獲取氣候信息了」。該委員會將開始接受公眾對潛在星期後披露要求的意見。

    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氣候問題對金融行業的影響也引起了監管和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本周稍早前,英國和美國的氣候特使Mark Carney和John Kerry也發佈報告稱,目前已經有超過160家,總計擁有70萬億美元資產的大型公司,包括43家銀行,簽署了由聯合國發起的NZBA組織(Net-Zero Banking Alliance)。

    統計顯示,在制定碳中和目標的公司中,金融公司設定的目標日期最快,為2022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業還面臨最新審查,即使他們做出了排放承諾,但是這個行業一直在為排放污染的傳統能源行業提供大量資金。

    投資機構Sustainable Capital Markets此前的報告顯示,金融行業可能正在面臨比其披露的或者投資者説了解到的更多得多。這一風險可能會讓這個行業在放貸方面遭受到重大損失——報告顯示,美國的主要銀行中,有一半以上的業務涉及氣候相關經濟領域。這份報告名為:《為淨零經濟融資:銀行衡量和應對氣候風險》(Financing a Net-Zero Economy: Measuring and Addressing Climate Risk for Banks)。

    該機構的高級主管Dan Saccardi指出,「除非我們瞭解這些風險的全部範圍,否則我們很難對其進行風險分散和對沖。」

    同時,上個月,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也發佈風險警告稱,美國金融系統可能會出現和氣候相關的金融危機。這份長達190頁的報告建議16家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其監管,並制定將這些風險納入監控的戰略。」

    最近,CFTC已經成立了一個氣候風險部門,以監管新的金融工具,確保它們對氣候風險進行監測,該部門將會監督金融衍生品對氣候風險(如惡劣天氣)的暴露程度。

    與此同時,美國財務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今年一月份也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的生存威脅,氣候變化本身的影響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都可能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造成資產價格的巨大變化,產生信貸風險,從而對金融體系產生影響。」

    耶倫表示,美國財政部將會在設立一個最高級別的氣候變化部門。而且她還將敦促美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為更廣泛的金融監管定下基調,把應對氣候變化和相關能力,納入其監管結構中。

    那麼,氣候問題或引發下一場金融危機,是危言聳聽嗎?至少,在金融監管體系中加入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監督,已經成為了全球趨勢。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