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在海外創業的華人:複製中國模式成美國獨角獸

    在海外創業的華人:複製中國模式成美國獨角獸

    疫情中爆火的雲視頻會議公司 ZOOM 創始人袁徵讓我們開始關注到在海外創業的華人羣體。近年來,隨着出國留學越來越平民化(知乎梗:「人在美國,剛下飛機」),以及中美網路創業的蓬勃發展,IT 桔子統計彙總發現,像袁徵這樣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加拿大「乘風破浪」的華人創業者並不少。

    在全球化的今天,華人在海外創業的方式是多樣的:

    比較傳統的方法是在海外直接創辦一家新公司,招聘、開展業務完全本地化。當然,這種比較適合在當地生活工作時間較長,對當地營商、文化等都非常熟悉的創業團隊。

    現在更流行和更輕量的方式是——將企業的生產、研發、銷售、營銷、客服等各個環節進行拆分,在海外某地保留適合的環節,其餘環節放在中國。

    IT 桔子在此列出了十多家估值達到 1 億美元以上,還有已上市或被收購的、發展較好的項目,僅供參考。

    ( IT桔子提供)

    IT 桔子發現,以上華人海外創業的典型項目都是在發達的北美地區(美國佔大多數),一是美國各種配套服務比較完善,創業起步快;二是對特定行業而言,比如企業服務,只有新經濟創投發展成熟的美國市場才是適合孕育像 WebEx、Zoom 這類企業服務上市公司的土壤。

    普通程序員逆襲的典範:只打過一次工的 Zoom 袁徵

    誰能想到,長相不起眼、學歷平平、低調的袁徵居然在美國做出了一家上市企業,且自己身價已達數億。

    在創辦 Zoom 之前,袁徵過去的履歷普通。1991 年袁徵本科畢業於山東礦業學院(1999 年被合併到山東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1997 年沒有美國留學經歷的他尋求赴美工作,結果申請簽證 8 次都被拒了,第 9 次才成功通過。

    1997 年,48 歲的華人朱敏(Alex Zhu)在美國謀生多年,創立了網路多媒體服務 WebEx(中文:網訊)。袁徵去了這家華人老闆做的創業公司,成為 WebEx 的早期工程師,一待就是 14 年。在創業前,袁徵只待了這一家公司,期間經歷了 2000 年 WebEx 在美國上市、2007 年思科以 32 億美元溢價 23% 收購 WebEx,收購後他選擇繼續在思科任職,擔任 WebEx 部門工程副總裁。

    我們注意到,WebEx 也是做商用網絡視頻會議系統起家的,可以説袁徵在 WebEx 長期的技術/管理積澱為今後 Zoom 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袁徵還不忘深造,抽空讀了 MBA,於 2006 年獲得斯坦福大學 MBA 學位。

    2011 年袁徵離開思科,創辦了在線雲視頻會議 SaaS 產品 Zoom——和他的前東家朱敏一樣,袁徵 40 多歲才開始創業,甚至創業方向也一樣,但在模式上,一個做軟件,一個做 SaaS。剛創業,Zoom 就拿到了 300 萬美元的天使融資,此後 Zoom 基本保持每兩年新融一輪的節奏,非常穩定,每一輪融資額也很合理——沒有像國內在某一個「風口」期密集融資,且披露的融資額超高的情況。當然,這也與企業服務領域的行業特點相關。

    從 Zoom 的過往投資方來看,絕大部分是外資基金,其中李嘉誠旗下投資基金 Horizons Ventures(維港投資)是 B 輪投資方,另外在 Zoom 上市前的 D 輪中出現了國內一線 VC 機構的身影——紅杉中國、高瓴資本。

    ( IT桔子提供)

    2019 年 4 月,Zoom 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約 160 億美元。隨着 2020 年疫情的爆發,幾乎全球各地都在推行在家辦公,視頻會議成為遠程辦公之必需,這給 Zoom 帶來了爆發性的增長機會,Zoom 目前的市值高達 925 億美元,相比 2 年前增長了 478%(截止 2021.3.25)。

    從 Zoom 最近 5 年的百度搜索指數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變化,Zoom 上市這個重大新聞基本沒在國內濺起水花,只帶來小範圍影響;而 2020 年春節 Zoom 爆紅,成為大眾熟知的主流公司。

    去國外複製成功的模式:共享單車 LimeBike、長租公寓 Tripalink

    中國創投圈經歷了風風火火的創業大潮,見證了外賣、長租公寓、共享單車等數不過來的「風口」,一些創業者一看國外,在某些領域還沒有類似的項目,便嗅到了複製中國模式出海的機會。

    其中比較典型的非 LimeBike 莫屬了,這家主要在美國市場的共享單車公司現在融資到了 D+輪,已經是獨角獸的體量了。LimeBike 的創始團隊都是中國人。創始人 Toby Sun(孫維耀)本科就讀於中山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在美國工作多年,先後就職於百事可樂、德勤諮詢,創業前在復星昆仲資本擔任高級投資經理;聯合創始人鮑周佳,曾經擔任 8 年騰訊美國總經理,據説美版微信名字 WeChat 是他取的。

    還有在中國長租公寓品牌爆發的 2016 年,華人李東昊開始在美國創業,做了青年 Co-living 長租社區/租房品牌,針對美國市場推出鄰客優居(類似「自如」)與鄰客寓(類似「自如寓」)兩種產品,主要採用室友合租模式,服務用户多是美國留學生。

    這兩個項目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國內機構投資方的追捧,投資熱情超高!畢竟,這正是國內同賽道項目勢頭正猛的時候,VC 們都不想錯過「下一個 XX」。

    比如,Limebike 在 2017 年 3 月即獲得了 12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國內 VC 機構德迅投資、微光創投、七海資本、丹華資本以及天使投資人王剛;而 Tripalink 創立時,從種子、天使到 Pre-A、A 輪的錢全是中國人給的。

    不過,等中國市場的勁頭一過、終局初現時,國內的 VC 的投資興趣往往也涼了半截,逼得這些項目一邊謀求自身業務壯大,增強「自我造血」能力;一邊去尋求海外資本的投資。

    其中,Lime 就從最初的共享自行車 APP,已經演變成了輕便化共享出行的模式,同時運營了共享電單車/單人電動車/電摩托車等多種產品。2020 年 5 月,Lime 拿到了 1.7 億美元 D+輪融資,由美國出行巨頭 uber 領投,已經發展成為一家獨角獸項目。

    被國內企業收購:復星-WEI BEAUTY、酷家樂-Modelo、百度-XPerception

    還有一些華人在海外創業的項目被國內相契合的企業收購,包括 Modelo、XPerception 等。

    2020 年 3 月,復星集團收購美國中草護膚品牌 WEI Beauty 公司 68% 的股權。該公司創始人 Wei Yang Brian(楊蔚)為華裔,品牌創立於 1998 年,旗下已有 WEI(蔚藍之美)、WEI TO GO(蔚麗萊)和 WEIEAST(蔚伊思)3 個品牌,主要銷售渠道集中於 Sephora、SpaceNK、Joycebeauty 等高端美妝集合品牌零售店。其中,蔚藍之美於 2013 年 7 月進入中國市場,主要銷售渠道是絲芙蘭中國門店、官網,2019 年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 2 億元。

    復星化妝品集團早在 2016 年收購了以色列知名護膚品牌 AHAVA,搭建了化妝品電商及網絡營銷方面的團隊,此次收購意在擴大 WEI Beauty 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2020 年 4 月,家居裝修設計平台酷家樂宣佈數千萬元全資收購 3D 模型設計及協作工具 Modelo,並對外發布「從家居到全空間 、從設計到全鏈路、從工具到全生態、從中國到全世界」四大全新戰略。

    在收購之前,Modelo 僅公開了一筆由真格基金投的 100 萬美元天使融資。Modelo 的創始人蘇奇出身於建築世家,是一位資深建築/工業設計師,曾獲哈佛大學和南加州大學雙碩士。

    在更早之前的 2017 年,百度收購了一家美國機器視覺硬件研發公司 XPerception,聯合創始人包英澤是華人,並在美國讀博。巧合的是這個項目的種子輪還是真格基金給的——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王強都有美國留學的經歷,比較青睞於留過學的創業者。

    據悉,包英澤本碩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系,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主攻計算機視覺,導師是斯坦福大學的 Saverese。他畢業後加入了 Magic Leap,任研發工程師,之後才離職創業。

    在垂直領域紮根:「人工智能」、醫療等領域創業

    還有的中國人在海外創業,選擇的是技術、專業領域,比如醫療、人工智能方向等。

    Hiretual 是一款將 AI 植入招聘過程的 SaaS 產品。通過整合開放數據信息,構建人才知識圖譜,再運用機器學習模擬 HR 招聘流程,實現人才與職位的自動匹配。該公司主要客户在美國,但目前也準備開拓中國市場,所以在北京也有辦公室,並有數十名正式員工。

    Hiretual 最新的融資是在 2020 年 6 月,由海松資本領投的數億美元 B 輪融資。在此之前,Hiretual 還獲得了來自北極光創投、大觀資本的投資。

    另外,像去年底獲得 1.24 億美元 C 輪融資的 Apollomics(冠科美博)、已經上市的 NextCure,都是專注於醫療藥物研發的公司,創始人都是全球 TOP 頂尖名校的生物/醫療領域博士出身,有着顯赫的教育背景。

    以上案例不代表華人出海創業的全貌,我們還是總結出這些創業者的幾個共同特質/特點,這是他們能夠獲得風投青睞、不斷融資的重要籌碼。

    第一,大多數創業者有着海外留學經歷。由於在海外有着學習、工作與生活的經歷,更能適應國外的語言、文化、環境,因而選擇在國外創業也順理成章。

    第二,創業者的創業方向往往與個人家庭背景、履歷、職業等高度關聯。在某個專業領域長期耳濡目染,創業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一些。比如袁徵在做 ZOOM 前在 WebEx 工作 14 年,長期從事網絡視頻行業,具有深厚的技術沉澱;而醫藥上市公司 NextCure 的創始人陳列平是耶魯大學博士、癌症中心主任,長期從事腫瘤免疫相關研究。

    第三,創業還需要選對合夥人,在海外創業的華人大多數選擇和中國人一起創業。在海外,華人和老外一起創業不是不可能,但似乎彼此之間信任成本更高,此外在種族、母語、文化、思想觀念等方方面面臨着天然的鴻溝,比如,中國人勤奮,創業開公司 996、007 不在話下,西方人的價值觀裏保持自我節奏、對私人時間的界限要求比較敏感。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