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新疆棉花厲害在哪? 印棉、美棉又如何?

    新疆棉花厲害在哪? 印棉、美棉又如何?

    繼H&M之後,耐克、阿迪達斯等也被「揪」出曾抵制新疆棉花,並迅速上了熱搜。

    對此,央視新聞評論稱,一旦觸碰中國底線,就談不上耐克,而是必被攻克!中國棉花很軟,中國人很硬,絕不放任無良企業亂「彈」!

    為何這些企業好好生意不做,非要和純白無瑕的棉花過不去?

    我們一起來看看全球棉花市場。

    目前,全球棉花年均產量約在2500萬噸左右。其中,中國、印度和美國這「三巨頭」佔掉了逾六成份額。

    但是,有「巨頭」就有競爭。如今的全球棉花市場,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格局呢?

    中國棉花有多強?

    首先要明確的是,無論生產、加工還是消費,中國在棉花這條產業鏈上,基本屬於「全部拿下」的「王中王」。

    從1949年全國產量44.4萬噸起步,中國棉花產量在2007年攀上了759.71萬噸的最高峯,隨後有所回落,但仍位於世界前列。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總需求量約780萬噸,年度缺口約185萬噸。

    另據東證期貨的估算,中國棉花年消費量約為800-900萬噸,按外貿內銷各佔一半,則出口棉製品折棉量約在400-450萬噸;年度進口棉量150-200萬噸,進口棉中80%以上是加工後復出口,即出口棉製品中用國產棉量120-160萬噸。

    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紡織生產國,除了自身生產的棉紡終端成品出口外,還有很多是棉紡中間品出口到第三方國家,再由第三方國家進行後道加工成成品出口到歐美等國。

    比如,越南每年進口棉紗中,中國棉紗的比重佔到50%以上;進口坯布中,來自中國的佔到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對歐美的紡服出口以高檔產品為主,且出口至東南亞的棉紗、坯布、面料等大多為中高端產品,有一種棉花用量佔比較高,約在95%以上——新疆棉花。

    新疆棉花,牛在哪兒?

    説起中國棉花,就不得不提產量高、質量好的新疆棉花。

    2020/2021年度,新疆棉花產量520萬噸,佔國內產量比重約87%,佔國內消費比重約67%。

    此外,自1988年以來,新疆棉田平均單產連續32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僅1996-2018年間就從1301公斤/公頃提升至2051公斤/公頃,非常可觀。

    最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的「特產」是長絨棉,也叫海島棉。這種棉花纖維長、強度高,做衣被暖和、透氣、舒適,長年供不應求,品質實屬世界頂級。

    目前,中國境內僅有新疆一處生產長絨棉,當地廣泛產出的陸地棉也十分優質,原因何在?

    首先,新疆擁有巨大的植棉氣候優勢:日照時數長,光照很足;降水不算多,但冰雪融水可以用於灌溉,能夠有效保證棉花的所需水分。

    其次,新疆棉田生態條件好,不僅防治蟲害的技術措施到位,而且棉區較為乾燥,冬天又是嚴寒,不利於害蟲越冬繁衍。

    另外,在地廣人稀的新疆,平坦的土地有利於機械化操作。近來,隨着中國棉花機械化採摘推廣,2019年新疆棉機收比例已經達到了42%,是一個較高的水平。

    與此同時,農業無人機也已被普遍採用。單看去年,極飛農業無人機就已幫助新疆383353位新疆農户完成了超過1300萬畝棉田的脱葉劑噴灑作業,總作業面積達2621.86萬畝次。

    價格方面,國家發改委還曾在去年發文完善相關政策,將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這也就是説,單按這個價格計算,新疆棉花就已經是一個千億元級別的產業。

    這也就意味着,新疆不僅是中國棉花的主產區,棉花甚至成為了新疆經濟重要產業。

    近年來,新疆還依託原料、電價、人力等優勢資源,針對紡織服裝產業出台特殊優惠政策,主動承接從東南沿海和東部省區轉移的紡織服裝產業。

    隨着一大批國內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在新疆各地投資建廠,紡織服裝產業延伸鏈條長、勞動密集型的優勢逐步顯現,成為解決貧困人口就業的重要渠道。

    截至2019年底,新疆備案的紡織服裝生產類企業3251家,行業實現新增就業近13.5萬人。

    印棉、美棉怎麼樣?

    儘管中國棉花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國內龐大的市場帶來了難以滿足的需求,中國每年還需進口200萬噸左右的海外棉花來填補這一缺口。

    近年來,中國一直積極拓展進口渠道,加強與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產國合作,確保國內棉花供應鏈穩定。

    目前來看,印度是全球最大棉花生產國。根據印度棉協(CAI)去年年底的預估,2020/2021年度印度棉花產量按年預計下降1.1%至605萬噸。這一數字略高於中國。

    從需求側來看,國際市場上印度棉基差報價優勢最大,性價比突出,這吸引着國際買家,尤其是中國對印度棉花及棉紗的採購。

    此外,集裝箱緊張及疫情防控等因素也增加了中國、越南、印尼等亞洲主要紡織國因距離優勢而對印度棉進口的依賴,印度棉花及棉紗出口需求強勁。

    截至3月初,該國紡織廠基本都是滿負荷開工,部分紗廠已經提前銷售了兩個月的紗產量。再考慮到去年三四季度印度棉紡產業中下游環節庫存均降至較低水平,今年內需也十分強勁。

    再看美國,去年的整體天氣對美棉的種植生長帶來較大不利影響。其中,主產區德州西部遭遇持續乾熱天氣影響棉花的種植和生長,隨後又有颶風。

    這不僅導致收穫進度推遲,還令美棉優良率偏低,質量指標全面下滑,並且棄收率提升、產量大幅下降。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的預估,美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為325.5萬噸,按年下滑近25%。

    需求側上,全球需求自疫情中恢復的預期是支持美棉旺盛的出口需求預估的主要因素。

    截至去年12月10日,2020/2021年度美陸地棉累計出口簽約量為242.4萬噸,佔到本年度預估出口量的73%,高於5年均值水平。

    其中出口簽約至中國量達到89.3萬噸,按年增加106%,佔到美棉總出口簽約量的37%。

    簡而言之,中國幾乎以一己之力撐起了美棉的出口需求。

    定價權?拿穩了!

    話已至此,不難看出的是,包攬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中國,已經成為了棉花產業的絕對中心。不過,有關棉花定價權的擔憂,一直在市場上時有出現。

    十多年前,中國並沒有棉花期貨市場和未來價格,這不僅導致種棉農民沒有價格信息引導,在進出口貿易中,涉棉企業還往往使用美國的棉花期貨價格作為參考簽定合同,不時出現「高買低賣」的現象。

    直到2004年6月1日,中國棉花期貨價格在鄭州商品交易所誕生,結束了中國沒有棉花期貨價格的歷史,為中國爭取棉花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隨後,棉花期貨市場規模一直不斷擴大,從2004年的日均2萬手左右,到2020年的日均超過50萬手。其中,2011年,棉花期貨全年成交量更是達到1.39億手,在全球商品期貨成交量中排名第二。

    近年來,有了全球第二大產棉國、最大棉花消費國作為底氣,有分析人士認為,良好的期現貨基礎已為推動棉花期貨在國際市場更好發揮價格影響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9年,鄭商所與洲際交易所的棉花期貨價格相關係數為0.91,棉花期價對國際市場影響因素十分敏感,中國棉花市場對國際棉花市場的影響正在不斷提升。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