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NFT・一|為何一tweet值千萬? 數碼資產掀起投資狂熱

    NFT・一|為何一tweet值千萬? 數碼資產掀起投資狂熱

    日前,由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發表的「史上第一條推文」,以「非同質化代幣」(NFT)形式成交,成交價格相等於290萬美元的以太幣(Ether)。
    問題來了,這條「史上第一條推文」有了新的「擁有者」,但它仍舊存在於Twitter網站上,所有人依然能夠閱覽這條推文。那麼「買下」這條推文究竟價值何在?

    NFT(Non-Fungible Tokens)大多譯作「非同質化代幣」,但是,與其形容它是一枚「代幣」,倒不如以「證書」形容NFT更為適合──證明某人擁有某「數碼資產」的擁有權。而這些數碼資產可以包括數碼視覺藝術品、影音檔案、乃至Twitter推文這類屬於未來世界的「歷史文案紀錄」。

    NFT是區塊鏈經濟的一波新熱潮,它或許能確立虛擬世界裏的商品買賣秩序。(Getty Images)

    Jack Dorsey賣掉「史上第一條推文」後,先把獲得的以太幣換成比特幣(Bitcoin),然後悉數捐給慈善基金。而買家則是馬來西亞商人Sina Estavi,他將會得到一份NFT電子證書,清晰列明他是這條推文獨一無二的「擁有者」,且獲得原作者(即Jack Dorsey)的數碼簽署認證,以及相關推文的元資料(metadata)。

    本身是區塊鏈公司Bridge Oracle行政總裁的Sina Estavi所押注的,其實是他對建構「未來虛擬世界」的信心。他認為,許多年後,人們會像對待《蒙娜麗莎》名畫一樣,肯定這條推文的歷史價值。

    Sina Estavi以《蒙娜麗莎》舉例,其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NFT的作用:現在,公眾仍然可以隨時到羅浮宮欣賞《蒙娜麗莎》這幅價值連城的名畫,上網搜索也可以找到《蒙娜麗莎》的圖片來欣賞,甚至《蒙娜麗莎》贋品、高仿製品也隨處可見。但是,大家都知道,《蒙娜麗莎》「真跡」只有一幅,它就在羅浮宮;蒙娜麗莎「真跡」的擁有者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法國政府。

    當我們將這一道理套用到Twitter「史上第一條推文」,就可以理解到,雖然所有人都可以在網上看到這條推文,但透過「買下」這條推文,所有人都會知道這條推文數碼資產的擁有者只有一個,那就是Sina Estavi。

    而Sina Estavi也相信,多年以後,這條推文將會「升值」,他作為「擁有者」便可享受此推文的升值紅利。

    儘管有無數仿製品,世人都知道真正的《蒙娜麗莎》只有一幅,它在羅浮宮,由法國政府所擁有。

    再推演下去,我們可以想像,無論是Jack Dorsey「史上第一條推文」,或是早前以六千萬美元天價成交的NFT數碼藝術品,其實都只是一些例子,反映出背後一項重要命題:在虛擬世界裏面,該如何決定一項「數碼資產」的擁有權?

    建基於區塊鏈經濟的NFT概念出現,正嘗試回答這項命題。

    圖為數碼藝術家Beeple的NFT畫作《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近日在佳士得拍賣行(Christie's)以6,930萬美元高價成交。(Christie's;Reuters)

    假設特朗普想「賣掉」自己的推文……

    試舉一個假想例子:被外界常稱為「Twitter治國」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後的第一條推文,從歷史及收藏角度而言,理應在百年之後,會像是歷任總統手稿和親筆簽名信般,擁有很高的價值。但是,與手稿、親筆簽名信這些「實物」不同,推文本身沒有實體存在。那麼,這條推文的擁有者應是屬於特朗普,還是屬於Twitter這間企業,或是屬於美國的國家財產?

    若以資本主義經濟的角度來看,利用區塊鏈技術的NFT正正針對推文這類「數碼資產」,提供了一種市場解決方案,釐清某單一「數碼資產」的擁有權,而其「價格」則由市場判斷的價值所釐訂。

    今年3月初,彩虹貓迷因GIF圖也透過NFT競價,最終以價值56.1萬美元的以太幣(ETH)成交。

    【數碼藝術】加密藝術品來襲 淘汰藝廊拍賣行 還是投機泡沫?

    【數碼藝術】加密藝術品成吃電巨獸 一夜致富以環保為代價?

    我們先將有關總統檔案管理法律之類的外加規範先撇開不理。單就特朗普推文這種「數碼資產」來說,特朗普是推文作者,按理說是該推文的初代擁有者,NFT就是一個基於共識的工具,去列明這項事實。特朗普有權將此推文NFT賣給有意購買的買家,至於價格高低,自然就是根據買家們對於該推文的價值評估了。

    這是NFT構建市場秩序的理論,但實際操作又是如何呢?

    特朗普簽署的法案文件固然會成為具歷史價值的總統文物檔案。然而,他在任四年期間所發出的上萬條推文,影響力不亞於其他實體文件,這些「數碼資產」的擁有權會屬於誰呢?(資料圖片)

    「史上第一條推文」是如何被售出的?

    我們看回這單「史上第一條推文」NFT世紀交易。

    這單交易主要涉及三方。第一是賣家,在此交易中,賣家亦是創作者,即推文作者Jack Dorsey。還有買家,即是Sina Estavi。競價過程中,其實還有另一位買家與其爭相競價,他是加密貨幣波場幣(Tron,TRX)創建者孫宇晨。第三方則是一個名為「Valuables」的NFT交易平台。它是專門處理Twitter推文NFT的交易所。

    首先,希望買下推文NFT的買家,透過Valuables平台,向Jack Dorsey提出購買該推文NFT的申請,待Jack Dorsey同意出售後,便進入競價程序,價高者得。最終,與孫宇晨經過數輪競價後,願意給出290萬美元等值以太幣的Sina Estavi,成功取得「史上第一條推文」NFT,獲確認為該推文的「擁有者」。交易過程中涉及的貨幣是數碼貨幣。

    Jack Dorsey表示願意賣出這條推文,兩位買家Sina Estavi和孫宇晨(Justin Sun)經歷數輪競價。(v.cent.co)

    「數碼資產」的創作者、擁有權紀錄、交易歷史、價格升跌走勢,全都仔細在區塊鏈公共帳簿中清晰地永遠紀錄下來。基於區塊鏈的特性,無人可以更改、復原、竊取當中的紀錄。

    那麼,該數碼資產的原創者可以獲得相應利潤,初代及其後迭代擁有者亦能藉市場價格機制調節而得益(或虧損)。而且,基於區塊鏈存在的NFT,能充當一個不受任何一方影響的中立仲裁角色,解決數碼資產的相關版權及擁有權爭議。

    圖為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介面,拍賣着各類型數碼藝術品、模型等的NFT。(網絡截圖)

    NFT為判定虛擬物件的擁有權提供了市場解決方案。從「史上第一條推文」這項交易中,外界亦看到,對應此方案的交易規程和生態正在慢慢成熟。

    當然,NFT不只適用於Twitter推文,一切平面藝術品、音樂、數碼影像材料,通通都是「可供購買」和被介定擁有權的「數碼資產」,而且這又是否釀成投機泡沬?關於這些範疇,本系列將會另作文章解釋討論。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