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倉還是離場 行健資產蔡雅頌稱兩大因素支撐港股前進
財聯社3月18日報道,印花稅提升、美債收益率飆升、內地公募發行降温——當A股陷入「跌媽不認」行情時,港股也在遭遇基本面、資金面和情緒面的「三連擊」。
面對市場波動,此時到底是該加倉,還是離場?在香港素有「冠軍基金經理」之稱的行健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蔡雅頌日前講述了他對市場走向及投資機會的看法。
作為擁有超過24年投資管理經驗的沙場老將,蔡雅頌認為,2020年港股上漲,是由於無風險利率的大幅降低,市場主要由估值擴張驅動,而到了2021年,市場將由企業盈利質量和盈利水平的改善驅動。
兩大因素支撐「牛蹄奮進」
總體看來,蔡雅頌認為市場長期走牛在大方向上並未改變。支撐這一結論的背後主要有兩大原因:
首先,加印花稅的消息在短期內對市場情緒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實際增加的交易成本其實不算太多。長期來看,中國居民資產配置的選擇相對有限,再加上近些年國內理財產品的收益下降,印花稅很難影響股市作為資產重要蓄水池的位置。對於海外資金而言,中國市場也將會繼續吸引資金流入。
儘管資金潮起潮落,蔡雅頌認為,與全球主要標準股指相比,目前環球投資者的中國資產配置還遠遠不足。增配中國的需求將會導致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中國市場。
高盛的最新估算顯示,目前環球投資基金低配中國的幅度高達440個基點,而2004年以來的平均低配幅度為220個基點。中國應該也會繼續開放金融市場,進一步鼓勵資金流入。
其次,隨着疫苗落地,環球經濟復甦,通脹壓力抬頭,引發了投資者對政府收緊寬鬆貨幣政策的擔憂。相對來說,中國政府在剛剛過去的兩會及其他經濟會議中多次強調政策「不急轉彎」。
「這一明確的信息為股市繫上了一條安全帶。再加上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中國市場今年下半年的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蔡雅頌稱。
從「估值擴張」到「企業盈利」
不久前,蔡雅頌曾在其掌託的行健宏揚中國基金1月報中預計,南向資金短期內流入速度應會有所放緩,因為他認為內地投資者不太會繼續追趕一個已經進入技術性超買的市場。
他坦言,「1月北水流入的勢頭可能較難維持。不過,內地投資者青睞港股的原因屬於長期穩定的結構性變化。因此,較為確定的是,香港市場在未來將逐漸吸引更多來自內地和全球投資者的資本配置。」
對於近期市場畫風突變,蔡雅頌指出,隨着全球多國已經開始大規模注射疫苗,投資者認為 「傳統經濟」股票將會受益,並會導致通貨膨脹。不少投資者擔心國債收益率曲線變陡將會自然地壓縮市場估值,尤其會給此前高估值的成長股帶來不利影響。
對於看好港股投資價值,又想要分散資產配置的個人投資者來說,直接投資港股難度係數較大,一方面有資金門檻限制,另一方面港股是高度機構化的市場,沒有漲跌停、可以T+0交易等,因此利用香港本土基金管理公司的專業優勢,借道「北上互認」基金在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來掘金港股更為明智。
據悉,由蔡雅頌掌舵的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是首批獲得證監會批准註冊和發售的香港互認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10年9月,2015年12月,成為首批在內地銷售的三隻香港互認基金之一。
截止2021年1月末,行健宏揚中國前三大投資地區分別是中國香港(71.08%)、中國台灣(5.94%)、中國內地(7.49%),其中股票資產佔比95.86%;前三大配置行業,分別是非日常生活消費品(35.26%)、醫療保健(21.51%)、資訊技術(13.77%)。
據蔡雅頌透露,早在近期的市場波動出現之前,他們已經減少了高估值成長股的風險敞口,並轉投了一些房地產和工業股。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