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Facebook向160萬用戶賠償42億,多家巨頭遭相關訴訟,什麼情況?

    Facebook向160萬用戶賠償42億,多家巨頭遭相關訴訟,什麼情況?

    美國互聯網巨頭Facebook(臉譜網)涉及的「史上最大隱私訴訟之一」近日結案,這場涉及160萬用戶隱私的法律糾紛,讓Facebook付出了42億元的代價。

    據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2月26日,一名聯邦法官批准了一項針對Facebook所涉隱私訴訟和解協議。因涉嫌未經用戶許可收集和存儲用戶面部數字掃描信息和其他生物信息,這家社交網絡巨頭將要支付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來解決這場歷經6年的集體訴訟。

    實際上,多家互聯網公司因侵犯隱私問題陷入法律糾紛。以Facebook為例,此案並非其唯一一起集體訴訟,此前Facebook被指控侵犯英國倫敦和威爾士大約100萬用戶的隱私數據信息。近日,「抖音海外版」——TikTok因涉嫌侵犯隱私而支付9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集體訴訟和解金。去年11月,視頻會議軟件公司Zoom也因侵犯隱私問題與美國官方部門達成和解。

    據近日中國電信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移動應用隱私相關報吿顯示,2020年抽樣的約16%的移動APP存在過度索權、強制授權和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等隱私合規問題。

    「史上最大隱私集體訴訟」須支付42億和解費

    Facebook近日這起集體訴訟還要追溯到2015年,由於Facebook在其照片標記功能中使用了面部識別技術,這項功能允許用戶在他們在上傳到Facebook的照片中標記好友,創建指向好友個人資料的鏈接,而平台卻未經同意掃描用戶上傳的面部圖像,此舉違反了伊利諾伊州的《生物識別信息隱私法》。由此,160萬名受影響用戶的代表向法院提起了集體訴訟。

    根據美國當地法院的和解判決,法院同意Facebook向約160萬名用戶支付共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的賠償費用。三名原吿代表每人將獲得5000美元,其他原吿將至少獲得345美元的賠償。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地方法官稱,2020年Facebook提出和解並願意支付5.5億美元的費用,而當地法官認為和解金額不夠高,最終,Facebook同意將金額提高到了6.5億美元。當地法官表示,「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這項6.5億美元的和解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結果,是針對隱私侵犯訴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和解之一。」

    此後,Facebook在2月27日發佈聲明稱「我們很高興達成和解,我們現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和解符合我們社區和股東的最大利益。」

    股價方面,截至當地時間2月26日收盤,Facebook為257.62美元/股,而當日其股價一度上漲了4.65%,卻在尾盤迅速跳水,當天上漲幅度為1.15%。

    「海外版抖音」被控侵犯隱私,賠償6億和解

    實際上,Facebook還曾涉及多起集體訴訟。據國外媒體報道,曾經的「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仍在發酵,Facebook在倫敦高級法院正遭遇第二起集體訴訟案,指控這家社交媒體公司未能保護好英格蘭和威爾士大約100萬用戶隱私數據信息。

    三年前,英國監管機構在處理「劍橋分析公司醜聞」事件時,Facebook曾受到處罰,原因是Facebook允許第三方應用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未經用戶同意收集用戶的數據。而劍橋分析此前被指控竊取了8700萬Facebook的用戶隱私信息,而這家公司2016年還幫助過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競選活動。

    在上述案件中,Facebook領到了一張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4億元)的創紀錄罰單,美國聯邦法院批准了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的和解協議。

    無獨有偶,在美國擁有超過1億用戶的「海外版抖音」——TikTok,也被伊利諾伊州法院指控非法獲取和共享用戶的個人數據。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月24日,TikTok與美國用戶達成和解協議,部分美國用戶要求TikTok賠償侵犯隱私的費用,字節跳動公司已同意支付9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達成集體訴訟和解。

    這項涉及的集體訴訟聲稱TikTok滲透到用戶裝置中,提取各式各樣的私人數據,包括被吿為了廣吿定位和獲利等目的,利用生物特徵數據來追蹤和描繪TikTok用戶輪廓等內容。TikTok雖然表示不同意此項訴訟主張,但仍然同意支付相關和解費用。

    據瞭解,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司法部正在就TikTok未能遵守2019年一則保護兒童隱私的協議指控進行調查。

    去年11月,視頻會議軟件公司Zoom已就侵犯隱私問題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在指控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稱,Zoom至少從2016年起就誤導了消費者,即過去四年裏向用戶承諾了公司並未提供的數據加密級別。作為和解協議的一部分,Zoom員工必須每隔一年審查其產品是否存在任何安全漏洞,若此後再違規,每次將面臨約4.3萬美元的罰款。

    報吿顯示約16%移動APP存隱私合規問題

    近日,中國電信發佈了《2020中國互聯網移動應用隱私情況年度觀察報吿》顯示,2020年調查抽樣的移動應用中,約16%存在過度索權、強制授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等隱私合規問題。

    報吿顯示,各類APP未制定並公開隱私政策、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未提供註銷賬號功能等不規範行為屢見不鮮,個人信息泄露、濫用等情形也時有發生。其中「用戶明確表示不同意卻仍收集個人信息」「收集個人信息前未徵得用戶同意」以及「收集個人信息的頻度超出業務功能實際需要」佔比位列前三,分別佔66.48%、61%和47.86%。

    該報吿顯示,截至2020年末,從存在個人信息違規性問題的應用從行業分類來看,文化傳媒類佔檢測總量的25.82%,位居第一;其次是教育類佔檢測總量的24.04%,位居第二;醫療衛生類佔檢測總量的14.29%,位居第三。

    此外,從存在個人信息違規性問題的應用從功能類型分類來看,學習教育類佔檢測總量的13.78%,位居第一;其次是遊戲應用類佔檢測總量的10.72%,位居第二;生活實用類佔檢測總量的9.57%,位居第三。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