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頭騰大戰」硝煙再起 抖音訴騰訊背後的小算盤│企業熱評

    「頭騰大戰」硝煙再起 抖音訴騰訊背後的小算盤│企業熱評

    春節前夕,兩大巨頭「開戰」了!

    2021年中國互聯網第一場大戲,正是騰訊和字節跳動(今日頭條、抖音、tiktok的母公司)這對「老冤家」。

    2月2日,抖音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提交訴狀,起訴騰訊公司壟斷。而騰訊則稱是惡意構陷,並表示將繼續提起訴訟。「頭騰大戰」硝煙再起的背後,則是互聯網巨頭們對於短視頻和社交媒體這兩個核心陣地的長期「拉鋸戰」。

    騰訊目前是中國短視頻及直播平台的最大機構股東 VCG 2018年圖

    從行業監管的角度,對於中國的監管部門而言,要不要用「反壟斷」的利器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法治手段來介入這種「雞同鴨講」的論戰,也是一個值得長期觀察的問題。

    最新消息指出,2月7日,抖音訴騰訊壟斷糾紛一案已經被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受理。

    「頭騰大戰」硝煙再起

    這件事情的源頭是2018年微信正式封殺了抖音的分享鏈接,「封殺」事件發生後,雙方就已經鬧上法庭,這次還加了一個「反壟斷」的政策背書,讓這個陳年舊案重新回到了公眾的眼中。

    抖音起訴的理由是:騰訊通過微信和QQ兩大國民社交平台,來限制用戶分享來自抖音的內容,構成了中國《「反壟斷」法》所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

    抖音要求法院判令騰訊立即停止這一行為,刊登公開聲明消除不良影響,並賠償抖音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9000萬元人民幣。

    對此,騰訊也迅速回應稱抖音違規獲取微信用戶個人信息,公司也將提起相關訴訟。騰訊表示,旗下產品遵循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的理念為用戶和第三方產品提供服務。字節跳動公司的相關指控純屬失實,系惡意誣陷。

    「字節跳動旗下多款產品,包括抖音通過各種不正當競爭方式違規獲取微信用戶個人信息,破壞平台規則,已被法院多個禁令要求立即停止侵權。字節跳動及相關公司還存在諸多侵害平台生態和用戶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將繼續提起訴訟」。

    在騰訊回應之後,抖音隨後又發佈聲明,對騰訊提出的「惡意構陷」進行了回擊,稱相關指控不容騰訊公司抵賴,「惡意構陷」沒有任何依據。抖音還表示,騰訊封禁抖音等相關產品達三年之久,涉及數億用戶。微信封禁最初的理由是「短視頻整治」,而在整治期間,騰訊自己卻推出十幾款短視頻產品。

    對於違規獲取個人信息,抖音認為,用戶對自己的數據具有絕對的、可完全控制的權利,應該遠遠高於平台的權利,用戶數據不應該成為騰訊公司的「私產」。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件三年前的「懸案」,對於擁有抖音和微信兩個國民級應用的兩家公司來說,為何久久不能釋懷?

    如果單純地看流量,擁有今日頭條、抖音、tiktok的字節跳動,從全球的用戶及流量的規模來看,並不弱於騰訊的微信和QQ。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雙方過去幾年都是競爭對手的關係,在多個細分產品上都是互有勝負,騰訊守住了自己社交媒體主陣地,字節跳動則是守住了短視頻的主陣地,誰也奈何不了誰。

    因此,這件事情不是單純的流量和市場競爭的邏輯,有中國資深互聯網觀察人士就認為:抖音在這個時候拋出「反壟斷」的話題,主要是有三個用意:佔據道德制高點,分散快手IPO上市的注意力,給政府監管部門壓力。

    快手是抖音的最大競爭對手,過去一段時間快手在香港IPO過程中的「眾星捧月」,當然會對還沒有明確IPO計劃的抖音以巨大壓力,何況快手的最大機構股東正是騰訊。

    快手是騰訊在短視頻市場的一筆「戰略投資」,也是遏制抖音擴張市場份額的利器,抖音的反擊武器其實不多,而「反壟斷」這個議題恰恰是為數不多的武器之一。

    2020年底,阿里巴巴被中國監管部門進行「反壟斷」調查,但是騰訊卻毫髮無損,股價還連創新高,市值超過7萬億港幣,很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過萬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正如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強勢地位,中國的社交媒體正是騰訊的「自留地」,僅微信就擁有12億用戶,對於中國互聯網用戶來說,微信號的價值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電話號碼,具有不可取代性,而且用戶之間都是「強關係」,不是電商平台和短視頻平台那種「弱關係」。

    事實上,微信封殺的不只是抖音,對於阿里系的鏈接也是一樣的操作,雖然抖音和阿里的產品經理都可以通過各種變通的辦法來應對,但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這畢竟是權宜之計,沒有高分享價值的內容,在今天就是一個隨時可能被淘汰的內容,這就是抖音一定要再打這個官司的真正邏輯所在。

    而且,中國互聯網「反壟斷」呼聲漸高,2020年底,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台了《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國策之一。

    後起之秀挑戰「社交皇帝」

    數據顯示,騰訊的旗下的微信、QQ月活躍用戶數分別超過12億和6億,目前中國市場上也沒有與微信和QQ具有對等的市場分配地位的產品。

    由此,中國媒體《經濟參考報》在報道中就引述北京律師的觀點:這意味着騰訊在排除、限制競爭對手這個行為定性上,肯定是難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嫌疑。

    顯然,抖音選擇在這時候出擊,肯定是考慮到了「借勢」國家政策的因素,以此事來製造相關輿論,給中國監管部門施加壓力,自身則站到了一個道德制高點上,畢竟無數的創作者也希望在微信上進行更方便的分享。

    這是後起之秀挑戰舊皇帝的慣用手段,只不過在中國的互聯網競爭中重演而已,目標是騰訊的社交帝國。

    事實上,對於股價節節高升、在中國社交媒體領域不可戰勝的騰訊公司來說,「反壟斷」之劍正是未來的命脈,也是股價潛在的最大不可測性。以騰訊公司一貫的穩健風格,不可能不知道這一。

    所以騰訊的回應也是頗為低調和巧妙,在抖音發了第二篇聲明之後,就直接轉換話題,不讓媒體借勢炒熱這個話題,來實現迅速降温的目的。

    從更大的視野來看,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今天,得社交媒體者得天下。無論是推特還是微信,都擁有公共平台和商業平台的雙重屬性,各國政府也都面臨如何有效監管的難題,「反壟斷」是有可能的辦法之一,但是對於尾大不掉的平台,這個過程也充滿了博弈和不可測性。

    警惕「柏林牆」現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事實上,中國互聯網企業們互相「封禁」的潛規則,比如微信封殺抖音,天貓、淘寶的數據封殺百度搜索,背後都是現實利益的考慮。

    有中國的科技媒體將這種「封禁」之風,比喻為「柏林牆」現象。只是歷史上的「柏林牆」是基於意識形態,而現在互聯網產品之間的「柏林牆」,主要是基於利益。

    騰訊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公司之一,持股的公司包括京東、拼多多、滴滴、拼多多、快手等一大批頭部企業,舉例來看,2015年才成立的拼多多,能夠在短短几年就飆升為市值近2500億美元的電商巨頭,與騰訊這個奶媽源源不斷的流量奶水支持密不可分。

    可以想象,假如在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創立之初,騰訊就以不騷擾用戶為由來嚴格封殺,還會有今天已經成為巨頭的拼多多嗎?對初創公司而言,不得不依賴於現有巨頭的資金和流量奶水,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最現實的選擇。

    不止如此,雖然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在的浪潮是短視頻的電商化,電商的內容化,即時通訊的短視頻化等等,似乎每個產品生態都在打造完整的交易閉環,以練就最佳的運營模式和整合效率,至於平台上的用戶數據到底歸屬於誰,分享權是屬於用戶還是屬於平台,反而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頭騰大戰」的這場論戰,只是掀開了蓋子的一角,將過去已經成為行業規則的諸多現實,重新放到了枱面上。

    平台長期以來「肥水不流外人田」、「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慣性思維,造就了當下「柏林牆」林立的現象,源於現實利益而構築的這些「柏林牆」,絕對不會那麼容易就倒下,需要強勢的監管之手介入才有機會破局。

    顯然,在平台巨頭主導的互聯網商業世界裏,到底是會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合作邏輯,還是走向「開放中的封閉」的獨立生態邏輯,需要時間來回答。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