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為什麼還留着你的iPhone盒子?

    為什麼還留着你的iPhone盒子?

    許多當代年輕人還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患上了和爸媽一樣的囤積癖——他們留的是塑料袋和罐頭瓶,而你留的是iPhone盒子。

    每個蘋果粉絲都是無情的科技嫖客,再光滑曼妙的電子軀體,在手中把玩一年後也會被扔進垃圾堆,只有堆在桌子上的iPhone盒子才能證明你愛過,它們活過。

    你的iPhone已經火化三年了,而你還留着它的搖籃。

    我在朋友圈裏做了個調查,一百多個評論裏有九十個人選擇了留下他們的iPhone盒子。有個朋友發給我的收藏裏甚至還有十年前的iPhone 4盒子,十二條稜都被他盤出包漿了。

    當你曬出你的新iPhone時,你總是為了彰顯某種審美與身份;只有當你自豪地回答出自己是個盒子收藏家時,你才能露出你那顆洗盡凡爾賽鉛華後對人類造物的敬畏之心。

    如果《2001太空漫遊》要拍下一部,那iPhone盒子就是新時代的黑方碑。

    這個包裝盒,而非手機本身,成為了打破膚色和語言隔閡,跨越時間與空間藩籬的通天塔——若干年後,也許iPhone 42 Pro Max會讓過往的所有手機原始得像一隻草履蟲,但你重孫子打開它的喜悦,你打開iPhone 3GS時就已經體驗過了。

    你每為蘋果神教充過一次信仰點卡,你的虔誠就能用iPhone盒子進行新一輪量化,要當一個老蘋果教徒,你必須把盒子壘到著作等身的程度才行。

    書可以被數字化,錢也可以被數字化,但你的信仰永遠不會,書櫃裏的iPhone盒子會吿訴你,你的愛早就厚過了曾經擺在這裏的《追憶似水年華》。

    盒子囤積者們像一群只進不出的貔貅,對iPhone盒子執着到都快把蘋果公司的環保部門搞下崗了,人家精心設計的再循環紙殼壓根流不進回收市場,可再生森林跟白種了一樣。

    然而,擁有足夠多的iPhone盒子只是個開始,不懂行的人留着它們只能證明你有點小錢,能對出盒子收藏界的接頭暗號才算是入了門。

    初級選手會向你乾癟地展示蘋果logo,而老道的盒子收藏家會故作隨意地拿起iPhone盒蓋,再等待盒體沿着恰到好處的摩擦力緩慢勻速下落——知道嗎?iPhone盒子下滑的速度是秒速一點五釐米,比櫻花落下的速度還要慢70%.

    新海誠的動畫當然很美,但蘋果設計師才真正讓我懂得了那種若即若離的惆悵。

    留着iPhone盒子的行為像是一場人們下意識完成的集體朝聖,但如齋戒一般的收藏禮儀似乎決定了這裏註定是實用主義的荒原。

    那些為盒子增加點內容的人們體會到的則是另一種樂趣。你大可以把iPhone盒子當成你的秘密基地——在中國青少年的家裏,iPhone盒子也許是你唯一安全的自主空間,你媽在大掃除時既不會扔掉這個精美的收納盒,也不會發現你在夾層裏安置了初戀男孩送給你的情書和跳蛋。

    藏數據線算什麼,我的iPhone盒子裏還藏了一部停產的iPod Nano呢。

    小時候家裏窮,一鍋白麪饅頭都有三種吃法:一個蘸醬油,一個蘸椒鹽,一個蘸白糖。長大了傾家蕩產買個iPhone,它的盒子就是你啃完肘子後嘴邊的那抹豬油花,非得找個方法把它舔乾淨不成。

    像這款被CNN報道過的iPhone 6s款自制手柄盒子,就是主機玩家們的窮逼樂。老式街機的按鈕和搖桿讓你在遊戲中每次前後移動都有種開手動檔汽車的暢快,跟它比起來,你聯機玩Switch的樣子像是你的手在和手柄進行一場地下偷情。

    沒有一個懂得iPhone盒子潛在價值的人會輕率地扔掉它,它最貴的時候能被叫價三位數,和手機一起放到二手市場也能比裸機貴出一台紅米,正是因為我們都聽過買櫝還珠的故事,所以才比別人更懂一個「櫝」到底可以多值錢。

    所以,如果你擁有一堆絕版的iPhone盒子,我建議你還是放在手裏養一養,你要意識到iPhone 4盒子是香奈兒古着包級別的收藏——但凡庫克和蘋果隨着這個操蛋的世界一起走下坡路了,你的iPhone盒就是喬布斯黃金時代的空氣罐頭,每次打開它,你都能感受到一股「人類還好」的幻覺。

    從理財角度來說,iPhone盒子是我作為蘋果精神股東的一筆對沖投資,薅點羊毛絕對不虧。

    當然,iPhone盒子即使是蘋果放的一個屁,時隔多年後,也總有人愛咂巴它的餘香。

    我想到五年前我通過暑期工掙到了人生中第一部iPhone時的畫面:在設置好手機,又玩了半小時盒蓋開關遊戲後,我把我的身份證鄭重地放進了這個來之不易的盒子裏,後來每次去網吧上網時我都想連盒一起帶上。

    但現在,看着床底下海量的蘋果產品盒子,我忽然產生了一種悵然,我發現我遺忘了盒子的本質是一個容器,一個像出租屋和骨灰盒一樣的容器,這些容器在我的家裏越積越多,但我已經想不出什麼東西能把它們填滿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