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破產,一個時代結束
2005年底,海航啟動重組,中國財富在新聞專題中提了一個問題:海南航空憑什麼不破產。
十五年後,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團宣布:申請破產重整。
看來沒有哪一個企業可以憑着什麼不破產。
海航的曙光和陳峰的夕陽
2020年新年,海航董事長陳峰的新年獻詞是:迎着曙光,開啟海航事業新徵程。
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團」在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
我集團收到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出的《通知書》,主要內容為:相關債權人因我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我集團破產重整。
集團將依法配合法院進行司法審查,積極推進債務處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確保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進行。

1月26日,海航集團公吿確認了新一屆黨委成員,由王貞、包啟發、劉璐、許惠才、李先華、李維艱、顧剛、魯曉明、廖虹宇9人組成海航集團第二屆黨委班子,其中顧剛當選新一屆海航集團黨委書記。
陳峰,落選了新一屆海航集團黨委委員。
選出了新的黨委班子,又申請破產重整,海航或許已經準備好整裝重發,真的迎來曙光。
但屬於陳峰的時代,卻迎來了夕陽。
由於長期在債務鋼絲上跳舞,陳峰被業內稱為「陳瘋子」。海航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融資和資本運作史。有海航前員工回憶說,對於借錢發展,陳峰曾說,蝨子多了不癢,借多了也就睡得着了。
2013年,陳峰曾許下宏願:「2020年,海航將進入世界500強前100名左右,營收在8000億到10000億;2030年海航進入世界500強前50名,營收在15000億。」
海航確如陳峰所願,成為了同一家橫跨海陸空的萬億級企業,在2019年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華為。
但流動性危機相伴而來,2017年,海航集團在高速擴張的快車道上匆忙轉向,由「買買買」轉向「賣賣賣」,開啟長達兩年的「自救」。
同樣在2019年,海航甩賣了3000多億的資產,但截至2019年6月末,其總負債仍然高達7067.26億元,虧損達到35.2億元。員工工資發不出,P2P產品無法兑付,連陳峰自己都一度因為沒有及時償債,成了限制消費人員。
海航破產重整 員工和理財怎麼辦?
2020年2月29日,海航集團宣稱,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全面協助、全力推進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聯合工作組深度介入後,用數月時間摸清了海航股權底數是什麼情況。2021年1月22日,海航集團公吿稱,風險處置進展順利,即將進入關鍵時期。
據中新經緯報道,有知情人透露,海航整體風險化解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獲得相關監管部門及債權人等各方支持。
而如今的破產重整,是指對符合破產條件但是具有挽救希望的企業,不立即進行清算,而是在法院的主持下,指定破產管理人,依法清理企業的債權債務,制定重整計劃,進行業務上的重組和債務調整,以幫助債務人擺脱財務困境、恢復營業能力。
與破產清算不同的是,破產重整力求使面臨困境但有挽救希望的企業避免關門清算,從而獲得恢復生機的機會。
據第一財經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未來海航集團仍會存在,但將成為一個參股和持股平台,仍在旗下航空等板塊公司保留一定的股份(比如降為海航控股的二股東),並在之後的幾年繼續償還債權人同意延期清償的債務。
海航集團進入破產重整後,不會影響航空主業的正常生產運行,海航集團依然會首先確保職工合法權益。關於海航集團員工切身相關權益,有以下幾點保障:
重整開始後會持續經營,員工與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繼續有效。
穩定就業,繼續踐行員工是海航最寶貴的財富。
員工工資及法定福利按時發放及繳納。
而對於員工和外部的理財產品兑付問題,在此之前,聚寶匯、前海航交所兩平台在出現兑付困難時,海航集團以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的名義向社會出具了承諾函,保證為相關兑付平台提供資金支持。
接近工作組的人士透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將專門設立投資人的債權申報渠道,以保障投資人能夠及時準確的申報債權。過去一年在制定風險解決方案時,聯合工作組已經將理財產品界定為涉眾敏感類債權,並指定了專門的解決方案,一方面確保投資人權益保護,另一方面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確保整體方案的順利實施。而進入破產重整後,理財產品的兑付也將在法治化的框架下處理,兑付會更加公平透明,也為兑付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不過,海航集團的風險化解工作還有很長的法律流程和時間要走,除了海航集團之外,海航集團旗下約60家公司隨後也會提起「破產重整」,這些公司的債務相當於海航集團總體債務的60%左右。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