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從炒鞋到潮品,得物還能「毒」多久?

    從炒鞋到潮品,得物還能「毒」多久?

    靠炒鞋起家的「毒」APP,改名「得物」一年後,過得怎麼樣?

    在這個平台上,用戶既能了解潮流動態、交流感受,還能直接購買單品,其社交+電商的屬性、重度垂直的內容,吸引了一批小眾但是超高粘性的球鞋愛好者。

    賣潮鞋、做鑑定,炒鞋孕育了一門大生意。資本加持,得物很快估值超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但潮鞋交易畢竟是少數人的狂歡,業內人士也指出,僅僅靠收取服務費和鑑別費用,很難支撐起一個商業模式。

    所以過去一年多,得物開始擴品類、擴模式。加了衣服、飾品、美粧甚至汽車,跟國潮品牌合作,積極推動頂級大牌潮品首發,在短視頻平台加大投放……他們正在最大限度挖掘年輕人的價值。

    但鑑別誤差、售後服務、霸王條款等質疑聲一直沒有中斷。而且,賽道天花板不高,對得物來說,未來,在鄙視鏈明顯的潮流領域,怎樣增加社區的包容性和文化屬性、重塑社區調性尤其重要,以及怎麼穩固上游供應鏈、完善售後服務、獲取新用戶,都是挑戰。

    從炒鞋到潮流全品類

    毒這個名字,原本寓意用戶對潮流單品會上癮,也就是「 中毒」,聽起來另類,也有自己的調性。但隨着這個小眾的平台出圈,毒這個稱呼就顯得不太主流,甚至有點貶義了。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為得物,也就是毒這個字拼音的拆分,官方解釋寓意為「得到美好事物」。

    改名之外,得物最大的變化是,在球鞋之外,平台上的品類大大擴展了。登陸得物APP,slogan是「有毒的運動、潮流、好物」,我們能看到鞋類、潮服、手錶、箱包、配飾、潮玩,甚至美粧、數碼、傢俱、汽車都囊括在內了。如今的得物,更像是一個針對年輕人的潮流電商平台。

    此外,國潮品牌是得物近年來發力的第二大方向。

    「國潮興起是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得物CEO楊冰曾提到,長遠來看,滿足年輕消費群體對國潮的熱愛和追求,必須提升消費品質,國潮品牌及產品必須能打動人心。他們將持續關注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開啟「新國潮計劃」。

    2020年9月,漢服品牌「慄」入駐得物,一方面銷售漢服類商品;另一方面也在互動社區普及漢服文化、交流分享漢服穿搭經驗。

    卡西歐×航海王聯名款的G-SHOCK系列腕錶,Kapital腰果花系列夾克外套、樂高x蘭博基尼聯名拼砌玩具、Dior x Air Jordan 1聯名款球鞋等大量的頂級潮流單品和潮牌入駐以及首發,豐富了得物生態。

    另外,得物APP還上線了AR虛擬試穿功能。也就是用戶挑選鞋子的時候,選中鞋款,將手機攝像頭對準自己的雙腳,就可以「雲試穿」。

    數據顯示,得物APP上「90後」消費主力在全平台用戶中佔比超過80%,中國每3個年輕人,就有1個使用得物APP。

    長期關注潮流電商的投資人徐鋒吿訴深燃,得物能通過頂流產品,快速獲取用戶,整體的GMV非常大,用戶增速很快,但是在每一個單品上獲取的服務費和利潤其實很少,而且他們對於上游的把控能力不穩定,並沒有一手的貨源,平台沒有定價權,單收服務費不足以支撐它的商業模式。

    「得物的優勢是它吸引了一大部分喜歡潮流的價值觀、審美等比較契合的年輕用戶,這些人長期在這個平台上買賣交易,鞏固了作為潮流垂類電商的地位,當人群聚集且產生交易習慣的時候,拓展品類的契機就來了。通俗地講,它可以夾帶私貨,可以內部孵化一些品牌,或跟一些好的國潮品牌建立比較好的合作關係,所以得物拓展品類是個水到渠成的行為。」徐鋒說。

    順着這個思路,徐鋒認為也許未來得物能打造頂尖的、潮流的主理人和品牌,做出更高客單價的東西,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未來3-5年一定是國潮崛起的時代,他們或許能享受到產業紅利。」

    事實上,傳統大牌非常強勢,價格也偏透明,而國潮品牌處於崛起期,需要曝光和流量,也能給到得物利潤空間,二者結合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大市場與大爭議

    內部發力之外,得物也開始做大量外部投放。

    也許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在刷抖音短視頻時,在很多大V的搞笑視頻中,經常猝不及防地出現「上得物買球鞋,大牌正品八折優惠」。事實上,曾經小眾而低調的得物,開始尋求大流量,擴展用戶群,謀求大範圍出圈了。

    然而得物身上的質疑聲也一直沒斷過。

    炒鞋這種投機行為,本來就是一場危險的遊戲,一些人囤貨哄抬價錢,也有高額借貸瘋狂加槓桿,隱患重重傳遞。2019年10月,央行發出警示函稱,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還點名批評了得物在內等多個炒鞋平台。得物迅速發佈了「鞋穿不炒」的倡議書。

    此外,得物的鑑定服務和質量問題,也是一直以來廣受詬病的問題。

    2020年6月29日,中消協公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吿:6月1-20日監測期內,有關得物APP負面信息達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霸王條款等問題,並列出三個典型案例,包括:「協商退貨被索要89元鑑定費;存質量瑕疵,平台以優惠券的方式補償,重新下單時,鞋子已漲價100元,而平台將責任推給第四方(生產商);鞋頭歪,鑑定水平存在問題,可能售賣假貨。」

    中消協指出,不管是守成的巨頭平台,還是崛起的網售新軍,都必須在法制與規則的邊界內「跳舞」。而諸如「退鞋要交鑑定費」之類的奇葩規則、霸王條款,流露出的卻是對法律與規則的無視與無知。

    如今,翻看黑貓投訴,截至2021年1月22日,平台上對得物投訴高達51908個,投訴內容主要集中在懷疑售假、存在質量問題、售後服務差、霸王條款。

    有意思的是,有用戶投訴稱,在得物上買的鞋,又在得物旗下的二手平台「95分球鞋」上寄賣,結果平台鑑定為假貨。這樣的自相矛盾,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平台鑑定服務的誤差。

    做零售17年的資深球鞋從業者和愛好者飛宇認為:「這類型平台既寄賣球鞋,又做鑑定服務,說白了就是『鞋販子合法化』,他們給出真或假的結論,不管判斷是否正確,都是要收錢的,如果把真的說成假的,人家就退了,影響消費者的時間和商家的正常交易,如果把假的說成真的,消費者穿了,權益受損。鑑定球鞋真假的事情,沒人能拿錢拍胸脯做保證,我認為平台如果負不了這個責任就不應該隨便做這個鑑定。」

    飛宇經常會在微博上收到大量粉絲的私信求鑑定,他都免費幫人鑑別,「一般一天10個找我鑑別鞋的人裏面,起碼有5個,我跟得物的驗證結果相反。」飛宇還提到,以前還有一些比較資深的球鞋玩家在得物做鑑定,現在有不少都離開了,剩下很多是從業經歷3年以下的人。目前得物APP上顯示有110位鑑別師。

    也有媒體報道稱,得物雖是圈內「老大」,但鑑定後備軍並不給力,大部分鑑定師水平並不高,處於實習生水平,且對假鞋沒有太多戒心。

    從業者胥哲吿訴深燃,鑑定其實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裏面的爭議也很大,沒有一個個體跟品牌或平台,可以做出100%精準的鑑定,鑑定數量大,一定會有紕漏。但鑑別服務是得物起家以及吸引消費者的基礎,也是所有流量的源頭,消費者也會依賴產品鑑定。而且,得物既做銷售又做鑑別服務,總有點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的感覺,身份特殊,受到質疑很正常。

    「但他們現在要做更大的規模,想上市,應該不會主觀上去縱容這件事情,我更傾向於是鑑別師的偏差。」胥哲說。

    未來在哪裏?

    得物於2015年孵化於虎撲論壇,最初主要是提供資訊,幫助年輕人了解球鞋文化和潮流文化,也有一些球鞋大神會自願幫別人鑑定球鞋,後來它開始打造互動社區。2017年8月,虎撲正式推出獨立的毒APP。

    它最早從小眾走入大眾視野,是2018年王思聰等人曾在社交平台推薦。隨後,炒鞋作為一個風口,迅速引發了大範圍討論。而毒APP作為潮鞋討論和交易最大的平台,迅速破圈。

    在資本端,毒APP最早於2018年獲得虎撲資本天使輪融資,2019年2月,獲普思資本、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投資,2019年4月,拿到了DST Global參與的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十億美元,跨入獨角獸行列。

    這次融資,讓毒APP的影響力從小眾球鞋愛好者正式擴展到了投資圈,其商業屬性和價值令不少人驚歎。這不再是那個少數潮人「自嗨」的神秘之地了,而是一門從鑑定到銷售都能帶來商業價值的生意。資料顯示,2019年8月,毒APP註冊用戶突破1億,DAU約800萬,2019全年交易達60億-70億元。

    2020年改名得物後,公司開始重點發力潮流全品類。至於成果如何,還有待驗證。

    行業內想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的企業也不在少數。Nice、識貨等都是這方面的玩家。據胥哲介紹,識貨更加偏向於中低端的運動產品,得物偏向於潮流單品,也就是得物上的潮品本身產品核心價值跟溢價率比較高,通常都是在官網和專櫃買不到的東西,不過,得物上也有一些大牌折扣品。Nice跟得物的模式類似,差別是體量,得物佔領了先機,在規模、流量、成交量上都比Nice要大很多。

    徐鋒吿訴深燃,潮流產品是有二級交易市場的空間存在的,因為目前想原價買到大部分潮流單品很難。得物通過這種業務模式切入市場,快速匯聚流量,產生龐大的交易規模,很有價值。

    但它們也面臨更大的挑戰。「我認為在未來2-3年內,得物一定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應對鑑定服務的問題,而不是通過鑑定師人為來解決,否則,鑑定不僅會有誤差,公司的收入規模也會快速達到頂點,勢必影響產品的動銷率和用戶的購買體驗。」徐鋒說。

    胥哲也認為,得物們面臨的問題是用戶對鑑定服務的質疑,它們應該把人才儲備做好,出現問題要及時補救,對平台來說,口碑很重要。

    第二大挑戰是完善社區。得物現在也在強化社區概念。確實,如果它只是一個銷售終端,它的使用頻次會大大下降,只有在社區上面做更加細化的分類,並且將社區和產品銷售聯動打通,才能提高用戶粘性。

    第三個挑戰在於用戶。潮流單品是個小眾圈子,徐鋒指出:「在垂類的潮流項目上,我不認為它能做多大,得物的用戶會快速到達增長瓶頸期,除了深挖用戶價值,更重要的是要泛化用戶,瞄準整個年輕人群體,而不僅僅是球鞋愛好者。要讓更多的用戶進來,打造垂直於年輕人生活方式的平台,也就是真正破圈,才有更大的想象力,就像B站一樣。」

    所以,未來,得物們有可能打造的就是線上的潮流運動商城,是把綜合性電商的一塊大的業務剝離出來,更加細化。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用戶其實對平台是沒有太大忠誠度的,用戶認可的是品牌,所以一些大的電商也在分化和蠶食它們的用戶。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