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2021年營收逆勢增長14%  解密屈臣氏的增長密碼

    2021年營收逆勢增長14%  解密屈臣氏的增長密碼

    3月17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公布了2021年業績。期內,旗下屈臣氏集團銷售額為173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409億元),按年上漲9%。在中國市場,屈臣氏銷售額為227.7億港元,按年上漲14%,這也是屈臣氏近5年來在中國市場上的最大增幅。

    此外,2021年,屈臣氏在中國市場店鋪數量為4179家,較2020年淨增加64家實體門店,經調整按年店鋪銷售額增長了4.7%。EBIDA則錄得26.4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1.48億元),由2020年一度按年降39%大幅收窄至-4%。

    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基於疫情對零售行業影響仍舊持續下的背景,2021年上半年疫情相對穩定時,屈臣氏中國市場EBITDA按年增長53%。據分析,除了受下半年疫情影響之外,屈臣氏近年持續加大投入提升數字化能力,也使得屈臣氏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歷來相對低調的屈臣氏選擇在這個時候默默蓄力,捨棄短期的利潤,應是更看重長期競爭優勢的累積。

    全球疫情的確是持續影響零售行業的重要因素。

    2020年,以歐美市場為主的美妝行業遭遇了重挫。中國市場以屈臣氏為代表的零售平台,也曾遭遇了業績下滑。但隨着逐漸穩定的防疫形勢,屈臣氏中國業績在2021年逆勢回彈,成為行業復甦重要的增長引擎。特別是銷售額和單店盈利能力的提升,對於提振零售行業的信心起到了帶頭作用。

    這也在極大程度上體現了屈臣氏的抗風險能力。

    事實上,在這場百年大變局之下,消極的外部影響對所有零售企業都是公平的,真正的考驗,往往是企業在長期戰略上的謀劃與佈局。

    美妝品牌集體焦慮,線下零售競爭收緊

    從2018年到2020年以來,一批新鋭品牌依靠淘系電商的孵化和孕育,以及小紅書、抖音等新流量平台的扶持,美妝新國貨品牌進入高速發展期。

    這些品牌深諳流量和內容營銷玩法,依託快速的產品迭代能力和「大牌平替」的定價策略,迅速打造爆品,在電商渠道勢如破竹,導致線下的美妝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但是,進入2021年以來,新消費調頭下行,美妝個護行業首當其衝。這些新鋭國貨美妝品牌被質疑燒錢換增長、重營銷輕研發,產品的同質化嚴重。隨着後進玩家越來越多,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線上增長陷入瓶頸。

    據淘數據顯示,去年雙11期間,花西子、橘朵、華熙生物旗下等一眾新鋭品牌銷售額相比2020年同期普遍下滑超過30%。

    現實的是,資本圈的熱情快速消退,投資力度也在大幅收緊。

    因此,即便是美妝行業頭部,也開始了過冬模式。肉眼可見的是,美妝新國貨陷入了「集體焦慮」。

    與此同時,美妝個護在線下的零售戰也開始收緊。

    今年1月,兩家頭部美妝新零售品牌、美妝集合店獲得了新一輪融資。資本的熱錢也不再到處撒,而是緊盯頭部。

    這也意味着,洗牌之後的玩家們已然來到了「拼實力」的下半場。

    作為老牌美妝個護零售企業屈臣氏,是如何亮劍的?

    O+O模式,使屈臣氏和消費者緊密連結

    隨着Z世代成為美妝消費主力軍,她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特性極大地影響了美妝渠道的變革方向。

    擁抱消費者的前提是了解消費者,屈臣氏通過O+O(線下融合線上)戰略不斷優化顧客購物體驗。

    其中,最重要的兩方面就是渠道和服務模式的升級。

    一方面是渠道升級。

    如今,美妝產業數字化轉型已經大勢所趨,據屈臣氏表示,屈臣氏在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非常簡單:就是它對消費者是否有用。

    那麼,什麼是有用的?

    成長於網路時代的90後、Z世代在「懶宅經濟」的刺激下,更偏愛微信小程序、電商等在線購物形式。

    屈臣氏洞察到這一消費趨勢,在微信店推出小程序雲店等在線購物,並支持線上購買線下自提,針對線下門店消費者不喜歡排隊買單,還推出了「掃碼購」等移動支付系統。極大程度地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在價格和便利性上給消費者更大的選擇空間。

    屈臣氏還基於微信小程序搭建會員中心,加速了顧客消費習慣線上線下的彌合,促成私域流量的累積。

    如此一來,表面單一的線下觸點轉換為豐富的線上線下消費網絡,門店的私域屬性也能夠讓品牌更精準地觸達消費者,建立深度鏈接。

    另一方面,則在於服務升級。

    渠道升級讓消費者走進屈臣氏,服務升級才能留住消費者。早在2019年,屈臣氏就開始探索雲店,2020年後,疫情加速了雲店的發展進程。

    在微信生態中,屈臣氏通過小程序、企業微信、一對一美麗顧問等O+O多觸點與顧客搭建溝通平台,通過分析消費者的購物偏好,為會員定製專屬的產品建議和優惠服務。例如,某些顧客可能沒有化妝習慣所以給對化妝品促銷訊息不感興趣,但是針對敏感肌的護膚品優惠卻能讓其心動並促使他立即選購。

    據了解,屈臣氏已經擁有6300萬活躍會員,有超過4300萬消費者添加屈臣氏BA企業微信進行一對一服務。通過企業微信,屈臣氏的BA將定製化內容、生日福利、會員活動等傳遞給消費者,並引導消費者至小程序或門店消費,同時結合產品種草、福利拼購、會員權益、視頻號直播等形式提升與顧客的粘合度。

    根據屈臣氏官方數據,已添加企業微信的會員消費為同期未添加會員的 2.1倍,O+O用户消費頻次是純線下用户的2.7倍。

    在門店服務方面,屈臣氏則更重視消費者的體驗感,曾經被人詬病的「貼身式」銷售已不見蹤影,更不斷優化店鋪的專屬服務,為顧客提供化妝、皮膚測試、SPA等,部分門店甚至還提供頭髮造型服務。

    屈臣氏有超過4萬名BA,為了加強BA的職場歸屬感和消費者的參與度,屈臣氏還會每周在中國多個城市門店舉辦數以千計的美麗課堂,打造一個友好的線下體驗氛圍。

    高品牌價值,屈臣氏持續破圈

    美妝個護的升級,最終還是要歸結到產品升級上。一個事實是,由於年輕人對產品的需求差異化增大,使得市場上參差不齊的產品讓人眼花繚亂。很多消費者買回家的美妝產品成了「智商稅」,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品牌價值這第一道防線。

    而屈臣氏對品牌的入駐條件,是極為嚴苛的。入駐企業大多都是寶潔、資生堂、歐萊雅等國際一線供應商。

    區別與線下商超專櫃、線上旗艦店,屈臣氏還與入駐品牌聯合推出的定製化產品與服務。

    比如今年屈臣氏與寶潔聯合推出aio,它是雙方優勢結合首次共創,並基於屈臣氏O+O零售標準下孵化和推廣的全新護膚品牌。該品牌一經推出,市場反響積極,銷售額比預計目標高出了50%。

    aio只是屈臣氏和寶潔推出的新品牌之一。屈臣氏品牌優勢在於其積極和外資巨頭接洽,使其成為他們的新品登陸中國的首發線下渠道。

    其優勢在於,大廠的背書讓消費者對新品牌的接受度更強;新品牌在屈臣氏渠道售賣,更夯實了屈臣氏的渠道屬性;不斷推出新品牌也能極大程度滿足獵奇的消費者,吸引其經常光顧屈臣氏門店。

    屈臣氏幫助品牌與消費者建立直接聯繫並讓他們成為品牌摯友,而沉澱在屈臣氏私域流量池的客户,則成為了這些新品牌的首發體驗官,從而延續了屈臣氏用户的生命周期。

    結語

    如今,在美妝個護行業極度內卷下,品牌、平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不僅僅要具備更有趣的玩法,更重要的是具備消費同理心。而如今的屈臣氏不僅是一個零售平台,更是一個消費者體驗場所。

    而實現這個目標,只有不斷進化,才能看清變化。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