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收購暴雪的野心:與索尼爭雄 重金佈局元宇宙
1月18日,微軟發布聲明稱,將以全現金方式斥資687億美元收購遊戲巨頭動視暴雪,這將成為微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同時也將改寫遊戲行業的收購紀錄。
由此,微軟將與索尼、騰訊一起在遊戲行業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微軟的元宇宙也將迎來4億月活用户的加入。
1、斥資687億美元!微軟將以45%溢價收購動視暴雪
交易預計將在2023財年完成,完成後將提高非GAAP每股收益。交易已獲得微軟和動視暴雪董事會的批准。
完成這筆收購之後,《使命召喚》、《魔獸世界》、《糖果傳奇》、《暗黑破壞神》、《守望先鋒》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將充實 Xbox Game Pass 的「武器庫」,進一步助力微軟在遊戲主機、製作、發行、雲端形成全產業鏈優勢,微軟將成為僅次於騰訊和索尼的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並將與索尼、騰訊一起在遊戲行業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同時,收編動視暴雪也將大力豐富這家軟件巨頭在元宇宙領域的佈局。微軟CEO納德拉評價這筆收購時直言不諱地表示,這筆交易將在微軟元宇宙平台的發展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遊戲是當今所有平台娛樂中最具活力和令人興奮的類別,也將在元宇宙平台的發展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微軟在官方聲明中提及,在本次收購交易正式完成之前,動視暴雪和微軟遊戲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在收購完成後,動視暴雪CEO科提克(Bobby Kotick)將繼續留任,向微軟遊戲業務CEO斯賓塞(Phil Spencer)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暴雪娛樂部門 CEO 巴拉(Mike Ybarra)在2019年方才加入暴雪。此前,他曾為微軟效力了長達22年。沒想到,方才過去兩年時間不到,新東家就被財大氣粗的老東家豪氣收購,巴拉不得不被動重回老東家,對此,巴拉自己也表示非常「哭笑不得」。
微軟687億美元的報價摺合每股95美元,較交易宣佈前周五動視暴雪的收盤價溢價45%。不過,拉長時間看,動視暴雪的股價仍算不上高。儘管美股在2021年走出了大牛市,但由於過去一年內部管理混亂動盪,動視暴雪的股價在去年最多跌去了四成以上。
此外,微軟還表示,這項收購最終是否能順利達成還有待監管審批。若一切順利,動視暴雪有望在2023財年(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被微軟納入麾下。
2、「元宇宙」軍備競賽
長遠來看,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不僅是在遊戲領域加碼競爭,也是在元宇宙這個風口進行佈局。
在去年扎克伯格將 Facebook 改名為 Meta 之後,「元宇宙」成為大熱風口。瘋狂的熱度也加速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作為元宇宙初期最有希望落地的場景之一,微軟、暴雪、英偉達、網易等各大科技公司紛紛不甘落後,宣佈大舉投資元宇宙領域研發。
而動視暴雪以製作具有元宇宙組件的遊戲而聞名,玩家花費數百小時在遊戲中打造社區,從某些程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視為當下元宇宙的「雛形」。例如,在該公司早在2004年發布的遊戲《魔獸世界》中,遊戲玩家就通過在線合作完成任務,通過收集武器和盔甲等物品來增強他們的「數字化身」。
目前,納德拉和斯賓塞已經將圍繞 Minecraft 和 Halo 等遊戲成長起來的遊戲玩家社區視為類似於元宇宙的概念。此次收購完成後,動視暴雪每月4億活躍用户打造的各種社區,有望進一步加強微軟的元宇宙戰略的競爭力。
Aptus Capital Advisors 的股票分析師 David Wagner就表示:
「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一筆重要的交易,更重要的是,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確實開始了元界軍備競賽。」
3、與索尼爭鋒,闖入手遊領域
從2001年推出第一代Xbox開始,過去20年時間微軟一直不惜血本地在遊戲主機和遊戲製作領域持續投入,併成功打造出了地平線,光環,帝國時代等一眾廣受好評的遊戲大作。
在此次完成收購動視暴雪之後,在遊戲主機和遊戲內容上「財大氣粗」的微軟有望與索尼全面看齊。對於玩家來說,後續可能發布的暗黑四,守望二等續作的質量也將更值得期待。
目前,主機、內容和雲,是微軟遊戲業務的三塊基石,微軟雲遊戲業務 Game Pass 的用户人數已經超過了2500萬人。據市場分析公司 Newzoo 預計,在收編動視暴雪之後,微軟在全球遊戲業務的市場份額將從6.5%上升到10.7%。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收購也將幫助微軟殺入手遊領域。儘管在主機遊戲上大放異彩,但在增速最快的手遊行業,微軟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在併入 Candy Crush 等廣受歡迎的手遊之後,這一情況或將得到改變。
另外,若微軟的手遊帝國足夠強大,今後也可像原神那般,與各大發行渠道商談判,獲取更大議價權。一直以來,微軟都與蘋果、谷歌等公司就應用商店對遊戲收取的費用比例有所爭執。在此前舉行的電話會議上,微軟CEO納德拉曾向投資者表示:
「我們需要在內容創作方面進行更多的創新和投資,並減少分發的限制。」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