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大城市機場客運量、貨郵吞吐量排行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民航市場仍在疫情陰影下經歷浮沉。
中國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9.07億人次,僅有2019年的67.1%。
廣州、鄭州、南京、廈門等城市受疫情影響,旅客吞吐量出現明顯下滑。
城市機場客流排位再生變動,成都天府機場正式通航,雙機場旅客吞吐量首度擠進全國前三,長沙代替鄭州躋身全國前十、中部之首。
貨運市場則是喜報連連,多個城市機場創下歷史新高。
據搜狐城市不完全統計,上海、廣州、深圳等航空貨運「霸主」,2021年貨運吞吐量均創下新高,國際物流運輸迎來跨越式發展。
凱風首部城市著作,清華大學出版社出品,點擊圖片查看
成都雙機場客運超廣州晉級前三 長沙旅客吞吐量重返中部之首
2021年,中國內地248個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9.07億人次,比2020年增長了5.9%,恢復到了2019年的67.1%。
旅客吞吐量位居前十的機場,分別是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重慶江北、上海虹橋、北京首都、昆明長水、上海浦東、西安咸陽、杭州蕭山。這一陣容與2020年保持一致,只是排名略有變動:上海虹橋反超了北京首都和昆明長水,從第七升至第五;上海浦東反超了西安咸陽,從第九升至第八。
若以城市為單位,擁有雙國際機場的上海、北京和成都高居前三,廣州、深圳、重慶、昆明、西安、杭州、長沙分列第四至第十名。其中上海、北京兩大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超過6000萬人次和5000萬人次,成都、廣州旅客吞吐量在4000萬人次量級,深圳、重慶、昆明、西安在3000萬人次量級。
成都機場旅客總吞吐量,首次超過廣州躋身全國前三。去年6月27日,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成都成為繼上海和北京之後,內地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通航半年的天府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34萬人次,排在全國第47位,加上雙流機場的4014萬人次,成都兩大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448萬人次,反超廣州位居全國第三。
廣州由於局部疫情影響,機場旅客吞吐量較2020年出現了明顯下滑。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還有鄭州、南京、廈門、石家莊等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按年均下滑了10%以上。
受暴雨和疫情雙重影響的鄭州,未能保住全國前十、中部第一的寶座,被長沙取而代之。據搜狐城市梳理,這是長沙機場時隔四年後再度位居中部之首。過去十年裏,鄭州、長沙、武漢三大中部省會城市的機場旅客吞吐量競爭十分激烈:2016年之前,它們的排名基本是長沙、武漢和鄭州,2017-2020年基本是鄭州、長沙和武漢,2021年再度變成了長沙、武漢和鄭州。它們的旅客吞吐量相差不大,未來必然還有一番你追我趕。
國際物流運輸迎跨越式發展 滬廣深等多市機場貨運創新高
與普遍遭受疫情影響、客流遠未恢復到疫前水平的航空客運市場不同,2021年航空貨運市場卻是喜報連連,多個重點城市貨郵吞吐量創下歷史新高。
在航空貨運方面,四大一線城市是絕對的「霸主」,它們的貨郵吞吐量總額,能佔全國的50%以上。2021年,除尚未公布此項數據的北京之外,上海、廣州、深圳機場年貨郵吞吐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分別達到436.6萬噸、204.5萬噸和156.8萬噸,增速頗為亮眼。
究其原因,在全球經濟、供應鏈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各大機場紛紛拓展國際貨運航線和「客改貨」航點,打造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使得國際物流運輸迎來跨越式發展,最終推動貨郵吞吐量跨上新台階。
以廣州和深圳為例,2021年廣州白雲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按年增幅超過20%,國際客改貨航班按年增幅超過50%;深圳國際全貨機航線通航城市達30個、全貨機通航點達到51個,創歷史新高。
國際物流運輸大放異彩的,還有杭州、鄭州、武漢、重慶、青島等城市。杭州是電商之都和全國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所在地,輻射全球的跨境電商物流發展十分迅猛。2021年1-11月,杭州蕭山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16萬噸,按年增長59.41%,創歷史新高。
鄭州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突破54萬噸,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5位,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出入境貨運航班首次突破1萬架次,創歷史新高。武漢天河機場完成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14.57萬噸,佔去年機場貨郵吞吐總量的46%,比2019年增長了一倍多。
國際物流運輸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助力各大機場貨郵吞吐量邁上新台階,也提升了部分城市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地位。比如近年貨郵吞吐量晉級全國前六的鄭州機場,已連續兩年躋身全球貨運機場前40強,正向杭州蕭山機場發起衝擊。
廣州新機場提上日程 長三角加速建設機場群
城市機場流量爭霸告一段落,新一輪城市機場建設熱潮已經開啟。歲末年初,《「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下文簡稱《規劃》)正式公布,一大批市縣迎來重要機遇。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將重點建設新機場項目82個,其中除了已在去年通航的成都天府和韶關機場外,還有80個。這80個新機場中,有續建項目14個、新開工項目23個、開展前期工作項目43個。
新機場中最受關注的,應該就是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項目。這座機場雖然叫廣州新機場,但實際選址卻在佛山,主要是為了彌補珠西地區缺乏大型機場的局面,提升大灣區機場群的整體保障能力。屆時,它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第四座4F級機場,與廣州白雲機場共同打造廣州-佛山國際航空樞紐。日前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將爭取機場土方工程年內動工。
另外,此前備受矚目的重慶新機場暫未被列入《規劃》。這樣的狀況實際上也不算十分意外,參照成都天府機場的建設進程來看,從最初啟動選址到正式開工,差不多過了5年時間。因此,重慶新機場可能要在「十四五」末才開始前期工作了。
《規劃》中還提到了25個遷建項目,除了已完成遷建的青島膠東機場,還有24個項目。其中最受關注的,應是廈門、大連、三亞、南通機場的遷建項目。其中南通機場就是滬蘇共建的上海第三機場,預計明年開工建設。廈門翔安機場已於今年年初全面開工,大連和三亞新機場都在積極推進中。
百餘個新建/遷建機場項目中,長三角收益頗豐,共規劃了11個項目,分別是新建的麗水、蕪宣、嘉興、亳州、蚌埠、宿州、金寨機場,以及遷建的連雲港、南通、衢州、義烏機場。未來長三角地區民航機場數量將增至30個,密度提升至0.84個/萬平方公里,高居全國前列。屆時浙江僅剩湖州、紹興兩市沒有機場,十分接近「一市一場」局面。
新一輪機場建設熱潮已經掀起,未來城市機場流量爭霸也將更加激烈。不過眼下疫情尚在,今年民航市場仍將以恢復為主。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孫文生近日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力爭2022年旅客、貨郵運輸總體恢復至疫情前85%左右水平,在疫情不出現反覆波動的情況下,實現行業整體扭虧增盈。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