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美聯儲釋放縮表信號 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美聯儲釋放縮表信號 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富途資訊1月6日,美聯儲(FED)12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已對貨幣政策正常化進行了充分討論,且態度較為鷹派。不僅首次加息的時間點可能提前,更重要的是「縮表」也可能來的更快。

    受此影響,1月5日美股大跌,其中道指跌1.07%,納指跌3.34%,標普500指數跌1.94%。

    美聯儲縮表是什麼意思?

    所謂「縮表」是指美聯儲縮減自身資產負債表規模。是中央銀行減少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行為。美聯儲通過直接拋售所持債券或停止到期債券再投資的方式,可實現對基礎貨幣的直接回收,相當於變相提高利率,是更為嚴厲的緊縮政策。

    而資產負債表是指央行需要印刷紙鈔,就需要資產抵押比如債券,黃金等,這個抵押品就是央行的「資產」。央行每印刷一張鈔票,就多一筆負債,美聯儲的負債就是美元。根據資產=負債,這就是資產負債表。

    簡單點說,「縮表」就是從經濟體中抽走貨幣,貨幣減少,相應貨幣價值增加。可謂「QE」的反向操作,因此美聯儲縮表,相當於美元的變相升值。

    會議紀要指出,資產負債表有可能比上次收縮得更快

    會議紀要顯示,與會官員在12月會議上開始討論與貨幣政策最終正常化相關的一系列主題,包括從以往政策正常化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取消政策寬鬆的替代方法、政策正常化行動的時間和順序,以及美聯儲長期資產負債表的適當規模和構成。

    一些與會者指出,在開始提高聯邦基金利率後,相對較短時間內開始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可能是合適的。會議紀要稱,相比上一次的經歷,與會者認為,縮表的合適時間可能應該與升息時間更靠近些。一些委員認為,在資產負債表正常化過程中,大幅縮表可能是合適的。

    一些政策制定者甚至贊成將到期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資金再投資於國債,以便在資產負債表收縮之前就開始轉變資產負債表的構成。紀要指出,根據對資金流動速度設置的任何上限的大小,資產負債表有可能比上次收縮得更快。

    縮表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在歷史上,美股過去十餘年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不再擴張或縮表期間的表現往往會更為動盪,尤其是進入這些緊縮周期的伊始。

    瑞銀預計,在3月結束購債之後美聯儲將較快轉向縮表,並且可能在5月-6月就做出決定。

    瑞銀指出,美聯儲或將採取循序漸進的節奏進行縮表,起初每季度將縮減100億美元國債及50億美元MBS,最終在2024年達到每季度縮減400億美元國債和200億美元MBS。按照瑞銀推算,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將在2022年至2023年底期間縮減6500億美元,到2025年再縮減1.3萬億美元,屆時美聯儲所持資產規模將減少約2萬億美元。

    Infrastructure Capital Management的CEO Jay Hatfield表示,如果美聯儲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那將是災難性的: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們不僅沒有注入流動性,而是在抽走流動性。

    目前已經看到市場從科技股、高增長股和動量股轉向價值型、周期性和收益類股。推動這一趨勢的必然是流動性,而不是利率。當有流動性時,你會尋求動力,因為美聯儲正在迫使股票和債券上漲。

    如果美聯儲要撤出流動性,你會說,我想投資成本最低、風險最低的公司。

    中金公司指出,美聯儲對通脹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方向性的轉變,這使貨幣政策退出的速度將比預期更快,不排除美聯儲在加息2次至3次後即開始「縮表」。12月議息會議已然成為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分水嶺」。對市場而言,更為緊湊的貨幣緊縮節奏將加大資產價格波動,這或許將是2022年海外宏觀最大的風險點。

    中信證券認為,在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回落背景下,高通脹及加稅法案預計將對美股盈利造成衝擊。標普500指數淨利潤增速預計將從去年的45%大幅放緩至8%。

    而美聯儲擴表終結疊加美債供給反彈將進一步壓制美股估值。預計標普500指數動態市盈率將從當前的21倍回落15%至2015年以來18倍的歷史均值水平;納斯達克指數動態市盈率回調空間將更大,預計回落20%至25倍。在盈利增速和流動性投放都階梯式回落的形勢下,預計美股市場拐點將於今年二季度出現。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