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考慮與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

    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考慮與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

    本文提要

    ‧ 今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主要考慮有兩點:

    第一,經濟考慮,希望減少國際貿易壁壘,以高標準的國際規則體系推動國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地緣戰略考慮,希望促進區域間經貿互惠互利,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維護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正當利益。

    ‧ 對於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因其受到國內政治的強烈掣肘,很難修正特朗普時期過激的貿易政策;美歐貿易爭端有所緩解,但在關鍵問題上仍存在明顯分歧;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會受到國內政治派別鬥爭和地緣戰略競爭的影響,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考慮和前景

    今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申請加入,至少有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是經濟考慮,希望減少國際貿易壁壘,推動國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CPTPP成員國都來自亞太地區,既有日本和澳洲等發達國家,又有墨西哥和越南這樣的新興經濟體。CPTPP雖然擱置了TPP中一些實施難度較大的爭議條款,但依然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規則標準最高的貿易與投資協定,代表着未來多邊貿易體制發展的方向。從長遠來看,中國加入CPTPP雖面臨一些制度性障礙,但總體符合中國的發展利益。爭取加入,能促進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CPTPP協定體現的高開放標準,與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目標基本一致。以更高規格的開放,推動國內製度與國際規則相互磨合,是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有效經驗之一。CPTPP在貿易、投資、技術、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等方面都建立了高標準的規則體系,不僅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模板參考,也為中國進一步融入亞太地區產業鏈和價值鏈提供了對接平台。

    第二是地緣戰略考慮。拜登政府上台以後,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還在發展。拜登政府通過拉攏盟友應對中國崛起的意圖明顯,企圖在政治、經濟、軍事、技術和人文交流等領域全面打壓中國。中國爭取加入CPTPP,可以用區域內國家之間經貿互利互惠,對沖以地緣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劃分陣營的做法,維護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正當利益。

    根據CPTPP協議,中國加入這一組織,必須得到全部11個成員國的同意。CPTPP大多數成員可能對中國加入持歡迎立場,但目前CPTPP的實際主導國日本,對於中國的加入並不積極。澳洲同中國的關係還在惡化之中。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經濟嚴重依賴《美墨加協定》(USMCA),它們會顧忌美國對中國加入的消極態度。另外,中國台灣現在也向CPTPP提交了申請,增加了複雜的政治因素。同時,中國現行體制及行業規則與CPTPP部分條款仍有差距。所以,加入CPTPP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中國的申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雖然前進的道路上有風險和阻力,但中國做好了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將會鍥而不捨。

    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

    關於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我談三點看法。第一,拜登貿易政策受到國內政治的強烈掣肘。拜登上任九個月以來,試圖修正特朗普過於偏激的貿易政策。但長時間以來,美國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傳統制造業競爭力下降,製造業崗位外流,藍領工人失業增加,國內貧富差距繼續擴大。美國民眾和政治精英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提出強烈質疑。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順應了這一潮流,也推動了這一潮流。

    拜登民主黨政府立足未穩,在國會面臨強大壓力,不敢也不願意徹底放棄加高關稅等帶有鮮明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工具。拜登曾經承諾要擴大其他國家購買美國產品的規模,並且促使供應鏈回歸美國本土。幾十年來,民主黨人一直在渲染「鐵鏽地帶」選民對貿易的擔憂。2020年大選中,拜登在「鐵鏽地帶」支持率總體上佔優,但在賓夕凡尼亞州、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的領先優勢並不明顯。拜登如果否定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民主黨會面臨在中期選舉和下一次大選中在「搖擺州」再次失利的風險。

    第二,自拜登上台以來,美歐貿易爭端有所緩解。今年3月,歐美雙方在飛機制造補貼爭端方面達成初步妥協,美國暫停75億美元的歐盟輸出到美國的商品關稅,歐盟暫停近40億美元美國向歐洲輸出的商品關稅。6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宣佈,將暫停對英國、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徵收懲罰性關稅。歐盟將不再對美國威士忌等標誌性產品徵收雙倍關稅,雙方將就鋼鐵和鋁的產能過剩問題開展對話。美國對歐洲急需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問題,包括「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問題上的爭端,態度也有所緩和。

    拜登上任後的首次出國訪問,選擇了歐洲,企圖拉攏歐洲盟友。但是除了貿易問題以外,美歐在關鍵問題上仍有明顯的分歧。拜登政府想推動歐洲盟友及北約把戰略重心移向亞太,把來自中國及俄羅斯的「大國競爭」作為團結歐洲和北約的外部抓手,尤其是明確把中國定位為「系統性挑戰」。這樣就會把中歐經貿合作「政治化」、「安全化」,中歐基建、網絡等合作空間受到擠壓。美國的這種努力,讓歐洲國家產生了疑慮。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西方七國集團不是與中國敵對的俱樂部」,德國總理默克爾說(註:10月26日,默克爾正式卸任德國總理)「如果沒有中國合作,在氣候變化等領域將永遠無法找到解決方案」,敦促美歐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要保持平衡。

    第三,拜登的對華貿易政策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今年10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關於對華貿易政策的演講,提到美中經貿關係影響深遠,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兩國如何相處不僅影響兩國本身,也影響全世界。戴琪表示,拜登政府將尋求以「全新、全面和務實」的方式處理對華經貿關係。但她同時又說,美國將聯合盟友制定「公平」的國際貿易規則,並利用所有政策工具保護美國經濟不受「不公平」競爭行為的傷害。戴琪談到對華貿易「再掛鈎」(recouple)而非「脱鈎」(decouple),但又沒有明確提到取消對華加徵關稅。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會受到美國國內政治派別鬥爭和地緣戰略競爭考慮的影響。

    未來幾個月,中美兩國將在經貿關係上開展更多對話,但是能夠達成什麼樣的具體進展,還有待觀察。無論如何,中美兩國存在的經貿問題,最終還是要靠對話、磋商與談判,逐漸彌合分歧,解決矛盾,達到雙贏。

    作者王緝思為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