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一個93歲日本老人的麥當勞打工史

    一個93歲日本老人的麥當勞打工史

    衰老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有人說,超過80歲之後,每一天都意味着離死亡更近了一步。

    但對藪田義光來說,年齡的增長似乎只是個數字。

    這並不是因為他的長相和體態還保留着年輕時的狀態——相反,從媒體僅公開的一張照片來看,這位93歲的老人頭髮已經全白了,消瘦的身體微微佝僂,手臂微微露出青筋,手上也出現了老人斑……

    他的年輕,不在外表,而是在內裏。

    1

    高岡市是個國人鮮少知道的地區。

    其中,富山縣是位於日本中島的一個小區域,而高岡市又是位於富山縣的西北部的一個小城。高岡市的名字來源於中國傳統經典《詩經》中的「鳳凰鳴矣,於彼高岡」。地如其名,高岡市有着大大小小十餘座山,還有歷史底藴豐厚的瑞龍寺和高岡大佛。

    這裏,也是著名的漫畫家,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故鄉。

    而這也是藪田義光生活的地方。

    與大部分出生於昭和年代,並將整個青春揮灑在昭和年代的日本人一樣,藪田的前半段人生經歷了政變、戰爭、戰敗、佔領、經濟騰飛,也經歷了泡沫破滅的無力。

    歷史變換紛繁,普通人的人生卻缺乏激情。藪田在考取了日本電氣技術者考試之後,成為了一名電氣工事士,之後的幾十年,他都從事着這個職業,直到退休。

    退休之後的生活枯燥而乏味,沒有了工作,身邊突然少了一大半可以說話的人。

    每天無所事事的藪田躺在牀上,腦子裏都是黃金年代,自己年輕又充滿朝氣的身影。

    他想,他還年輕,他還想繼續幹點什麼。

    於是他來到了遊戲中心當了一名只在凌晨工作的「深夜員工」。

    圖片在日本,老年人的就業比例佔總勞動人數的13.3%,退休之後還有幾乎一半的老年人選擇再就業。

    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都在從事着兼職工等非正規勞動。

    帕青哥店、快餐店、便利店,不知不覺日本的各種小店裏的員工有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

    他們在「享受」着自己的退休生活之餘,來到一家又一家「公司」,揮灑着自己剩餘的光和熱。

    2019年,藪田路過高岡電車南站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一家麥當勞。

    他想:「我有很多時間可以工作,身體也還能動,而且我曾經上過夜班,所以我想去那裏工作也是可以的。」

    就這樣,90歲的他開始在這家高岡南站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分店做兼職員工。每周四天,每晚五個小時,主要負責清潔座椅和準備菜單。

    在日本,麥當勞兼職的時薪在900日元左右,如果是晚上10點之後的工作,時薪會上升至1100日元~1200日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每個月藪田都能拿到8.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176元)左右的工資。

    但在藪田看來,堅持工作除了因為錢,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意義。在喜歡折騰的昭和一代人看來,工作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一起工作的同事對他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存在。

    同一家店裏,還有一位全日本年齡最小的麥當勞兼職生,他只有15歲。

    但藪田說,即使有年齡差,但他們會努力理解對方。

    「可以的話,他想工作得更久」。

    活動身體、出去工作,才是他們養老的方式。

    2

    在日本,「老」和「死亡」是司空見慣的詞彙。

    2020年,日本的百歲老人已經超過了8萬人,有日媒預測,大部分2000年後出生的日本人都能活過100歲。

    早在1970年,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據了總人口的7%,進入了老齡化社會。40年過去了,這個數據已經上升至28.7%。

    有機構預測,到2065年,日本每3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每4個人就會有一個75歲以上的老人。

    作為高齡者佔比最高的國家,日本的養老產業異常發達,但不像我們寄希望於兒女,崇尚「不給他人添麻煩」的觀念的日本老人更習慣於獨立生活,養老也不依靠子女。

    1997年,日本推出了《介護保險法》,奠定了日本養老體系的基石。

    簡單來說,日本為所有參與了介護保險的老年人提供了養老服務的保障。

    當65歲以上,或者是40-64歲之間因老齡化而罹患16種疾病而需要幫助的中老人需要介護服務,日本政府會承擔7-9成的介護費用。

    日本政府根據老人們生活自理程度以及收入水平劃分了等級,如果是收入不高,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的老人,每個月只需要付一成的介護服務費。

    像是護工費,日間託付、短期住宿,甚至是家裏的設備改造,比如租用護理牀、改造沐浴和廁所等等都包含在內。

    基本上,日本的養老模式更像是社區養老,老人老後仍然住在自己家,有需要的話,社工會上門進行介護服務,或者將老人送往家附近的養老福利設施進行日託或者短期住宿。

    這是一種普通日本老人們的養老模式。

    還有一種,是「老人之家(老人ホーム)」,為長期需要護理的老人,或者給希望住進這類類似養老院機構的老人使用。

    比如,日醫學館(ニチイホーム)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一類高端養老設施。

    這裏高端到什麼程度呢?

    拿東京中野區的一間設施來說,裏面的個室包括電動護理牀、適合輪椅使用的洗手盆、熱水沖洗功能的馬桶等全部進行過適老改裝的設施。

    而公共部分則包括美容沙龍、健康管理室、交流空間等各種用於老人休閒、活動的空間。

    每個需要介護的老人會對應1人以上的看護職員,妥妥的服務周到。

    當然,這裏的費用也十分「可觀」。

    根據官網介紹,在這裏居住單人間,每個月需要給42.1萬日元(約2.4萬人民幣)的房租、管理費和伙食費,但不包括介護費用(也就是介護保險的介護費)。

    如果加上介護費用,每個月的開支最高能到45萬日元(約2.64萬人民幣)。

    這養老費用,也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

    3

    總的體來說,日本的養老模式是一個政府兜底的模式。

    往上,有優質的高端養老服務;往下,有介護保險,還有着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這些養老保障都給日本老年人帶來了足夠大的安全感。

    居住在日本的國民年滿65周歲,每個月可以領取6.5萬日元(約為3881人民幣)的基礎養老金。如果之前是在日本的大企業工作或者是公務員,養老金的金額還會更高。醫療方面,70歲以上的日本國民在就醫時只需要負擔醫療費的兩成。

    如果需要住院或者手術等需要高額治療費的時候,日本政府為老年人設立的支付上限也比普通人要低。

    之前我們的文章也有提到過,日本老年人即使沒有工作,也可以憑藉儲蓄生活22年。

    在日本的各種福利之下,日本老人雖然稱不上多富裕,但支撐生活是綽綽有餘的。

    在93歲最高齡麥當勞兼職生的新聞下面,有超過4000條評論。

    點贊最高的那條是這樣寫的:「文章讓我意識到我還是個年輕人。」

    評論家山治力也評論道:「即使像文章中的老人一樣大,我們也可以選擇繼續工作。人類可以通過參與社會和幫助某人來重新確認他們存在的意義。希望他可以繼續健康、快樂地工作。」

    老有所居,老有所養之餘,工作能夠讓老後的人生更有意義。

    日本人的幸福生活,從老後開始。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