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為什麼全球正在像買白菜一樣瘋買鑽石?

    為什麼全球正在像買白菜一樣瘋買鑽石?

    一邊是價格暴漲,一邊是消費者掀起的瘋狂搶購潮。這一狂熱的消費現象,在鑽石行業再現!

    7月29日,央視財經消息,自2020年8月至今,毛坯鑽石價格上漲30%,成品鑽石價格上漲20%!同時,鑽石銷量大漲,漲價絲毫沒有阻擋住逐日上漲的銷量。專家表示,未來鑽石價格上漲仍然是一個大趨勢。

    2020年初,新冠疫情對鑽石行業造成的「地震級」破壞依然讓業內人士心有餘悸。那麼,短短時間內就能追平疫情前銷量,甚至在大幅漲價的情況下創出銷量新高,一顆小小的鑽石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瘋狂的鑽石

    目前的鑽石搶購潮有多瘋狂?

    今年以來,鑽石界兩大礦商巨頭——戴比爾斯和俄羅斯的Alrosa,去年剩餘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庫存和新開採的鑽石,幾乎在今年第一季度已全部賣出。2021年前五個月,戴比爾斯和Alrosa的原石總銷售額達39億美元,按年增長一倍以上,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0%。

    據央視財經消息,上海某鑽石品牌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鑽石消費持續復甦,目前該品牌鑽石銷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上海某珠寶品牌鑽石加工公司總經理潘斌則表示,我們今年鑽石的銷量大概比去年增長了兩倍到三倍,所以基本上已經恢復到疫情之前的銷量了,用金額來衡量的話,鑽石的銷售額和其它寶石相比,最起碼在90%以上。

    這一現象也反映在鑽石進口數據上。

    上海鑽石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6月,上海鑽石交易所進口鑽石15.76億美元,該數字為去年同期的三倍,相當於2020年全年的鑽石進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將近50%。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瘋狂的鑽石搶購潮並不是基於「低價」,相反,自疫情以來,鑽石價格一路保持上漲態勢。

    廣州鑽石交易中心總經理梁偉章表示,從2020年的8月份到現在,毛坯鑽石的價格上升了30%左右,成品鑽石的價格也有大概20%的漲幅。

    7月中旬,國際鑽石供應商戴比爾斯宣佈再次提高部分鑽石原石價格,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第5次上調價格。一些大於2克拉的鑽石原石價格提高了約10%;重量在1克拉或以上的鑽石原石,價格平均上漲了5%或以上;而小於1克拉的原石,價格上升了3%左右,目前毛坯鑽石的價格已經遠高於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戴比爾斯鑽石交易執行副總裁表示,鑽石市場表現出了非凡的韌性,目前鑽石行業的表現要優於大多數行業。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人劉厚祥表示,未來鑽石價格上漲仍然是一個大趨勢!

    這一現象無疑讓當初所有「唱衰」鑽石行業的人大跌眼鏡,要知道,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對鑽石行業的破壞程度幾乎可以用「停擺」來形容。

    2020年3月20日,鑽石行業發生「八級大地震」事件。Rapaport發布報價顯示,鑽石價格下降了5%-8%。

    Rapaport是什麼?Rapaport是由猶太人Martin Rapaport在1978年創立的公司,他們會在每周五將蒐集到鑽石各個等級的「口頭詢問現金克拉單價」彙總,然後將其發布。簡單來說,鑽石到底值多少錢,去看Rapaport就知道了。

    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降價嗎?事實上,鑽石降價還真不是小事。在大半個世紀的歷次經濟危機中,鑽石價格始終相當堅挺,價格很少出現大波動。而Rapaport發布的鑽石報價表確實可以影響鑽石價格,因為鑽石行業裏幾乎所有人都在用Rapaport的報價表來進行交易。

    2020年3月的此次Rapaport報價,立刻引來了鑽石行業的大規模抵制。以印度鑽石商為首的眾多鑽石商發起了抵制運動,揚言要從Rapaport旗下的鑽石交易平台Rapnet上撤下其裸鑽庫存數據。

    最終,Rapaport宣佈將下一期的報價表推遲到5月1日發布。這意味着,Rapaport這一全球最權威的鑽石報價機構,自成立至今42年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停止定期發布鑽石價格表。

    當時,不少人對鑽石持「看衰」態度。人們認為,鑽石這一最成功的世紀營銷,終於要結束高價神話了。

    然而,短短半年後,現實就出現了驚人反轉。

    起死回生!

    讓鑽石行業起死回生的眾多力量中,全球最大的鑽石開採供應商戴比爾斯一定是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在普通人看來,從傳統經濟學角度看,銷量下降,就會引起庫存上升,要想盡快去庫存,最快的手段就是降價。然而,戴比爾斯選擇了截然相反的一條路。

    2020年上半年,疫情肆虐之下,全球鑽石行業幾乎完全陷入停滯,不僅銷售暴跌,同時許多工廠和鑽石零售商都面臨暫時的關閉。為了避免鑽石滯銷充斥市場,戴比爾斯反其道行之,果斷選擇以減產而非降價的手段來應對!而其他鑽石製造商或經銷商通過在線銷售的措施減少積壓庫存,同時也暫停了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中的原石採購和成品生產計劃。

    戴比爾斯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的首席執行官Mark Cutifani表示,鑽石市場供應鏈的中游和下游很多企業的庫存都在減少,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一波「去庫存潮」。而開採端的供應減少和零售端的庫存缺乏,無疑已是為後來的鑽石漲價埋下了伏筆。

    2020年下半年,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戴比爾斯再次押注:鑽石價格必大漲!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2月、6月的看貨會上,戴比爾斯四度上調鑽石原石的銷售價格。戴比爾斯看漲鑽石的理由有兩個:第一,供應不斷在減少;第二,需求不斷在增加。

    從供應端來看,除了戴比爾斯和俄羅斯的Alrosa這兩大礦商巨頭不斷減產,2020年11月礦業巨頭力拓公司宣佈澳洲的阿蓋爾鑽礦正式關閉。在巔峰時期,阿蓋爾礦區的鑽石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該礦區最為聞名的,是承包了全世界約90%的粉鑽和紅鑽出產。該鑽礦停產的消息一出,也刺激了部分投資者對鑽石的需求。

    澳洲鑽石投資組合執行董事表示,自從該礦宣佈停止運營以來,我們看到2021年上半年的需求增長了近50%。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2020年全球鑽石總產量下降了約18%;2021年第一季度鑽石產量按年下降了約17%。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期間人們的旅遊支出減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於購買價格高昂的配飾。鑽石與其他奢侈品一樣,供應有限而且更耐通脹,甚至能產生強勁的長期回報,成為了一項具有吸引力的「硬」資產。專家表示,當前鑽石行業基本面可能是十年來最好的。

    新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一路高歌猛進的鑽石行業並非沒有隱憂。有意思的是,鑽石行業的隱憂並非如之前外界預料的那樣由價格銷量雙下滑引起,而是由一個幽靈般的新對手觸發:人造鑽石。

    人造鑽石,又稱合成鑽石、實驗室培育鑽石。在鑽石行業,天然鑽石與實驗室合成鑽石之間的博弈,被稱為劃時代的新舊之戰。

    來自丹麥的全球最大珠寶商潘多拉將這一戰爭推向了一個小高潮。2021年5月,潘多拉宣佈,公司將不再出售天然開採的鑽石,而將完全轉向實驗室製造的鑽石,即市場上俗稱的人造鑽石。它將於今年在英國發布首個使用實驗室鑽石的系列,然後於2022年轉向其他市場。

    潘多拉引用了一個非常「高級」的理由:環保。此前潘多拉已承諾將在2025年實現碳中和,該承諾將通過多項節能措施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來實現,潘多拉將在2021年底前公布一份符合《巴黎協定》的詳細減排計劃。從2025年開始,該公司還將只使用回收的黃金和白銀。

    在英國BBC、紐約時報、彭博社等主要媒體的相關報道中,潘多拉棄用天然鑽石的舉措被解讀為該公司重視可持續發展的決心體現。這種解讀的大背景是,近年來,對環境和採礦業工作方式的擔憂導致人們對實驗室合成鑽石的需求不斷增加。

    在「環保」理由下,宣佈棄用天然鑽石的決定後潘多拉股價於5月4日當天應聲上漲7%,達到四年來新高。

    對天然鑽石而言,潘多拉的行為顯然是不能接受的。包括世界鑽石委員會在內的五大行業組織發表聯名信,指責潘多拉發布了「具有誤導性」的言論,其言論相當於暗示了天然鑽石行業的道德水平較低,如此可能會對發展中國家的鑽石產業產生意想不到的重大影響。

    眾所周知,「血鑽」讓天然鑽石揹負了長期的道德罪名,對環境的破壞成為了開採鑽石的原罪,鑽礦開採產生的巨坑被稱為地球的傷疤,對開採地自然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

    在環保名義下,人工鑽石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20年,全球實驗室培育的合成鑽石產量已經增長到600萬到700萬克拉之間。據國際鑽石發展協會IGDA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有66%的千禧一代表示在購買婚戒時會考慮合成鑽石。

    直到標普全球旗下公司Trucost ESG Analysis發布天然鑽石行業透明度報告,顯示合成鑽石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際上是天然鑽石的3倍,合成鑽石的「環保」理由才顯得也不是那麼站得住腳。潘多拉首席執行官承認,選擇人工鑽石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要減少成本。要知道,人工鑽石的價格僅為天然鑽石的三分之一。

    未來

    環保名義下,都是生意。

    這句話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如果說高度集中的鑽石開採巨頭用壟斷減產的統一方式令鑽石躲過了疫情造成的影響,那麼,人工鑽石的出現就是意料之外的新對手了。屹立不倒的天然鑽石,是否能延續一貫的高價高銷量神話,值得所有人拭目以待。

    朋友們,您會選擇天然鑽石還是人工鑽石?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