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漢服銷售破100億,深挖背後的全產業鏈變革

    漢服銷售破100億,深挖背後的全產業鏈變革

    從小眾愛好長成了百億市場,漢服引領消費潮流背後,還承載了更大的文化意義。

    描一對彎彎遠山眉、繪一口櫻桃紅唇、着一身宋制鳳冠霞帔,端午節假期的第二天,嫣然盛裝參加一場端午漢服文化集會的走秀活動。

    與嫣然一起的,還有京城的上百位漢服同袍(漢服愛好者的統稱)。

    一場完整的漢服文化活動,不僅是走秀、巡遊、拍照、逛漢風市集,嫣然這次還參與了許多傳統的端午節祭典活動——在樹下祈福、觀屈子祭祀典禮、點雄黃、編制五彩繩、縫製香囊、射五毒、甚至還有造紙體驗、手工燈籠製作、紡織體驗等,這也為這場同袍聚會,賦予了更多傳統文化傳承的魅力。

    光這個端午節,嫣然就要參加三場漢服集會,她真切感受到,從去年年底以來,漢服相關的活動明顯增多,各類漢服線下體驗店也開始出現。

    這不是錯覺。據艾媒諮詢《國潮經濟發展報告》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

    漢服這個原本小眾的愛好,已經成長為百億市場。

    供應鏈能力成初創企業的命運咽喉

    漢服市場迅速擴大的同時,漢服創業企業的數量近段時間也急劇上升。「某企業訊息查詢平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顯示在業、存續的與漢服相關的企業共計有 2100 多家。

    但目前漢服品牌多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即便是聲勢最大的頭部品牌如十三餘、十二光年、重回漢唐等,目前也僅剛剛獲得A輪、或Pre-A輪等早期融資。

    而產業鏈的不完善,使得供應鏈能力,成為扼住初創漢服品牌命運的「咽喉」。這一點,Jessie在經營原創漢服品牌「燕雲織造局」的過程中,深受其累。

    Jessie創立的「燕雲織造局」便是創立於2020年疫情期間的新興漢服品牌之一。「燕雲織造局」定位為高端原創漢服,繡花精細繁複是其特色之一,比如一件名為「扶煙」的唐制大袖衫,其背後刺繡有會隨光線明暗呈現不同色彩的花鳥圖案,刺繡針數多達100萬針以上。做工精細考究下,一套完整的「燕雲織造局」唐制漢服(上襦+襦裙+大袖衫),定價近2000元。

    而對工藝的高標準下,也對製衣廠家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當下漢服產業環境下,「燕雲織造局」需要付出比同行更高的生產周期和精力。

    Jessie表示,一套原創漢服從初期方案策劃、到設計師繪圖、製版、選料、工廠製衣、繡花廠刺繡,到成品樣衣、批量生產,最後上新開賣、大概需要大半年時間。比如「燕雲織造局」今年的一套春夏漢服新品,早在去年8月份就已開始策劃籌備,而由於中間和工廠的反覆磨合重製,到如今也只完成樣衣,仍然未能上線開賣。

    一年多的漢服品牌創業經驗下,Jessie總結出了兩大影響漢服生產速度的原因:

    一方面是能提供高端工藝的生產/繡花廠家很少、且規模很小:「一家專門的漢服繡花廠,可能也就7、8台機器」,這使得「燕雲織造局」的一套衣服,需要分別和多家漢服生產廠家同時合作,才能儘可能地將工期縮短。

    另一方面,則是整個漢服市場相對於時裝市場,工藝繁複、且規模小利潤低、供應鏈生產端沒有自主革新生產工藝的動力——「一家傳統的時裝製衣廠,接一個ZARA的單子,隨隨便便就幾萬件,而且T恤牛仔褲等時裝的工藝製作非常簡單,而像我們這種早期原創漢服品牌,出貨量少,一個版本一次也就出50-100件,對廠家來說,生產漢服耗時耗力又賺不了多少錢。」

    Jessie面對的,其實是整個漢服產業規模化生產難的問題,這不僅存在於初創企業,就連發展了十多年的漢服高端定製品牌明華堂,也難逃工期過久的煎熬。

    「明華堂」的工期已經排到2022年4月中旬(明華堂官方網站)

    而好在,一些頭部漢服品牌,已經在通過品牌影響力,來整合供應鏈難題;而漢服供應鏈本身,也在順應市場需求,內化改變着。

    2020年度的淘寶天貓漢服品牌銷售額冠軍「十三餘」,目前已有超過410萬淘系粉絲數,並在今年4月完成了由正心谷和B站聯合領投、泡泡瑪特跟投的過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據悉,十三餘已經着手整合上下游供應鏈網絡,通過確立自己的培訓體系和改造體系,來保證漢服供應鏈環節的協同運轉。

    原創漢服品牌之外,諸多服飾代工廠也開始向漢服發力,比如前段時間爆火的曹縣漢服企業。

    曹縣的漢服生產,最開始由演出服飾加工廠家轉型而來。2019年前,曹縣的漢服廠家大多走的是「山寨」道路,隨便網上找幾個知名的爆款,就能照着樣子批量生產,將上千元的漢服拉到了100多元低價。

    而2019年,漢尚華蓮因為屢被抄襲,將曹縣商家告上法庭之後,逐漸有曹縣商家開始重視自己的設計能力,通過購買設計圖和聘請設計師,逐漸向原創漢服品牌轉型。

    目前,山東曹縣擁有漢服產業鏈商家2000多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超過600家,生產的漢服多以幾百元的平價款為主,原創漢服銷售額佔全國同類市場的三分之一。

    漢服日常化,品牌如何做大?

    穿着漢服去景點打卡,拍美美的照片,是漢服愛好者蕙心對漢服的期待所在。而這也是大多數新晉漢服小姐姐的入坑初衷。根據CBNData《2020線上漢服消費洞察報告》,旅遊拍照成為消費者購買漢服的最重要驅動因素之一。

    每到春秋季節、天氣舒爽的時候,蕙心就忍不住要拉着男友去户外拍漢服照,這幾年,她幾乎打卡了北京各處適合漢服拍攝的地點,也穿着漢服到過京郊桃花林、西安大雁塔、蘇州等旅遊勝地。

    因為只是自行拍照,蕙心對漢服的品牌、材質沒有特別的要求,目前30多套漢服都是她從淘寶「看眼緣」買的;同樣在「非日常、不收藏」原則下,蕙心購買的漢服也比較平價,一套在300、400元左右。

    「穿漢服拍照美」的感受,來源於蕙心3年前一次被同事強行拉去拍古風寫真的經歷。在那之後,蕙心發現自己非常適合漢服造型,從此入了漢服坑。

    像蕙心一樣,因為偶然的古風寫真拍攝經歷而入漢服坑的消費者,不是少數。而這也是盤子女人坊旗下漢服品牌「從壹漢服」正在走的獲客路。

    創立於2003年的盤子女人坊,憑藉國風攝影的獨特路線和影視IP綁定營銷,一路走紅出圈,已成為古風攝影的頭部企業。2020年底,盤子女人坊拿到挑戰者資本的億元級別融資。

    為了滿足店內古風拍攝服裝的更新需求,盤子女人坊有着自己的古風服裝生產線,包含從設計-製版-製作-成衣的完整鏈條。盤子女人坊董事長楊健告訴鈦媒體APP,盤子女人坊光服裝設計師,就有二十多名。

    正如曹縣的演出服廠家可以迅速轉型漢服生產一樣,古風服裝生產,與漢服生產也天然一脈相承,無論設計、剪裁、燙染、還是繡花工藝,都有共通之處。這為盤子女人坊入局漢服領域,提供了強大的供應鏈支持。2019 年。盤子女人坊便依靠子品牌「從壹漢服」正式進軍漢服產業。

    但尚未在核心漢服圈內獲得認可,是「從壹漢服」目前的軟肋。

    漢服,即「採用明末清初及其之前漢族各階層服飾的形制製作的衣服」。漢服的形制是可以找到各種文物以印證的,這是其與古風劇服和影樓裝的最大區別——後者在製作上往往不受約束,設計天馬行空。

    因此,核心漢服圈格外要求「正統」、「復原」、「有據可依」,比如漢服界公認的品牌天花板「明華堂」,就是專做漢服研究與服飾復原,其風格沉穩嚴肅,用料和工藝極其講究。

    這使得背靠古風影樓品牌盤子女人坊的「從壹漢服」,最開始在核心漢服圈中並不具好感,從壹漢服4月上新的三款漢服,目前淘寶店銷量還是無人問津。

    因此,獲得核心漢服圈的認可,是「從壹漢服」往下發展的第一步。盤子女人坊董事長楊健告訴鈦媒體APP,正在通過與非遺項目湘繡及蜀繡達成戰略合作,聘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愛雲、郝淑萍等人為藝術顧問,儘可能地讓自己的設計和工藝「出自正統」,摘掉「影樓風」的品牌印象。

    然而,傳統制式漢服,先天存在的不日常、不實用的問題,因而其受眾圈層和使用場景限制難以突破。儘管漢服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中,但目前也僅有百億市場。

    而若能把漢服進行現代化改良,讓普通大眾能更方便地穿着漢服生活,就能把整個漢服市場「蛋糕」做大。因而,對漢服進行現代化改良的「漢元素」服飾風,也與制式漢服的發展一併火熱起來。

    做漢服改良的品牌也在不斷湧出了,如漢元素品牌織羽集、漢尚華蓮推出的漢元素店「鹿韻記」,重回漢唐旗下「華小夏」,一套衣服價格大多在200-400之間。

    「從壹漢服」也將目光投向生產設計普通大眾可以日常穿着的改良漢服,並將藉助18年來積累的線下門店獲客渠道和粉絲留存,來在大眾層面進行品牌推廣。

    目前漢服相關品牌以小型的線上營銷和銷售的原創品牌為主,線下銷售和品牌展示渠道非常缺乏。而截至目前,盤子女人坊已在全國擁有近40家直營店、200多家加盟店。

    楊健告訴鈦媒體APP,「從壹漢服」已完成了在盤子女人坊全國攝影門店內的小批量鋪貨和展示,如若像蕙心一樣,拍攝古風寫真的消費者同時也喜歡這些漢服,可以在購買從壹漢服產品的同時,享受免費的漢服攝影服務。

    與此同時,盤子女人坊目前積累有的千萬粉絲、200萬活躍用户群體,成為子品牌的推廣人群基礎,其微信公眾號內,也會為從壹漢服進行導流推廣。

    在「燕雲織造局」之後,再做一個漢服元素的潮牌,也是Jessie的未來願景。不過在Jessie看來,眼下還未到時候。

    這一方面因為,Jessie覺得漢服可以是一個「慢生意」,需要慢慢打磨產品和品牌,而且做嚴謹制式漢服的「燕雲織造局」才剛剛起步;

    另一方面,在Jessie看來,正統漢服應該是什麼樣,從企業到消費者,目前都還處於探索學習階段,並沒有得出答案。而在在沒有真正理解漢服及其背後的服飾文化時就空談改良,就如在T恤上印個「龍」字就宣稱中國風一樣,只知皮毛,缺乏內涵。

    從服飾、造型、到漢婚,漢服不只是服飾

    正如Jessie所說,漢服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除了服飾本身,其背後承載的傳統文化內涵和生活方式,才是更值得我們深究的。

    漢服,正從一種服飾風格,逐漸向生活方式衍生開來。漢服節線下活動、茶藝等傳統文化體驗服務、漢服社交產品、漢服攝影等紛紛湧現,而一些新興職業也催生出來。

    比如專門進行手工製作漢服髮簪及飾品的「簪娘」;與之類似的,還有「妝娘」,即漢服圈裏的化妝造型師。

    漢服形制複雜,髮型繁複、妝容考究,這給初學者帶來很高的門檻。在很多正式的漢服活動中,參與者們不得不求助於專業的「妝娘」。而文章開頭提到的嫣然,就在進入漢服圈後開發出了「妝娘」這個新身份。

    去年夏天,被抖音國風大典中漢服女孩的温婉造型打動,嫣然自行網購了漢服,一腳踏上了北京某知名漢服社團的走秀T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人生第一次漢服走秀,嫣然就特意花了200元為自己請了妝娘,但效果卻未能如意,這讓她動了自己學習的念頭,並專門報名了線上課程學習,兩個月後拿下漢服造型培訓機構「納蘭美育」的造型師證書。

    如今,嫣然已擁有了50多套漢服,平日裏會在漢服社交軟件「同袍」上瀏覽漢服知識、與同袍好友在微信群裏分享訊息;周末和假日則會兼職妝做娘、也和同袍們約拍、或參加漢服活動。妝娘這一新職業,也給她的生活添加了不少色彩。

    新職業之外,漢服衍生產業如漢婚服務等,也開始成長起來。

    目前,各大漢服品牌已有多款婚禮可用的漢服婚服推出,如十三餘推出了「鸞鳳和鳴」,重回漢唐推出的「子衿」宋制漢服婚服等;而一些做中式婚禮的婚慶團隊,也開始將漢婚策劃作為特色產品,一些大的漢服社團也開始承接漢婚服務。

    不過說到底,目前這些漢服衍生產業還處於需求和供給剛剛冒頭的早期階段。

    就拿日漸紅火的「漢婚」來說。如熙是個有着6年圈齡的「老袍子」(漢服資深愛好者),目前正準備籌備婚禮的如熙,曾非常想要辦一場具有特別意義的漢服婚禮。但做了一番功課之後,如熙發現要想實現漢婚夢想,難度很高:

    一套合乎形制、比較講究的漢服婚服,不一定能買得到,即便撞大運搶到,也要等很久的工期;
    用料講究的漢婚頭冠和花簪,多是簪娘手工製作,價格貴,可選項也很少,手殘的如熙更沒有能力和時間自己去選材、製作;
    更讓她頭疼的還有漢婚的相關策劃、服務團隊。目前市面上還是魚龍混雜,需求遠大於供給,想找專業度高的難上加難……

    如熙之所以想要一場漢婚,來源於其從初中時期開始的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她曾經把《紅樓夢》翻來覆去讀了不下7、8遍,而在研究生階段加入校內漢服社團後,讓她找到了更能表達自我的渠道。

    因而,在婚禮這種人生的重大節點,來一場回歸傳統文化的漢服婚禮,對她來說意義重大。

    從現代漢服復興運動之初,漢服就承載了服飾之外的文化傳承意義。前段時間#穿漢服之前需要先做功課嗎#登上熱搜,其引發廣泛討論的核心問題,也在於此。

    「做功課」本來更應該是企業層面做的事——生產的產品究竟是明制漢服、宋制漢服、還是漢元素產品,生產廠家至少要弄清楚寫明白,而這就需要混沌發展的漢服行業,推出一個統一的生產指導標準。

    對於消費者而言,雖然早期弄不清楚形制很正常。但在如熙看來,漢服不僅是一種穿衣風格,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出於對文化傳承的尊重,我們的確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服飾背後的文化內涵。

    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的美稱,而漢服在引領消費的同時,正在成為中華文化傳播、重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正所謂「華夏復興,衣冠先行」。

    「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他們會在婚禮和傳統節日時,隆重地穿着傳統服飾。那我們呢?」

    顯然,漢服被給予厚望。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