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魷魚遊戲同名幣的「騙局啟示」:新加密貨幣逢炒必贏?

    魷魚遊戲同名幣的「騙局啟示」:新加密貨幣逢炒必贏?

    韓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爆紅,出現與其同名的SQUID GAME加密貨幣「魷魚幣」(SQUID),上市後曾上漲2400%。不過短短幾日後瞬間崩跌,價格幾乎歸零。又一次新加密貨幣的雪崩式暴跌,讓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的區塊鏈眾籌形式再度引起關注。未來加強監管加密貨幣產業,是否首先要從「新幣」入手?

    外界普遍認為,這次「魷魚幣」暴跌,是「魷魚幣」發起人在價格高位時沽清持貨,導致「魷魚幣」快速下挫,直接歸零。有人引述「魷魚幣」白皮書內容指,「魷魚幣」列明有一條只能在特定情況下賣出貨幣的條款。這導致絕大部分不明所以的散戶投資者損手離場。

    整件事旋即變成疑似騙局,交易所Binance正就事件調查,並認為是騙局,並會將調查結果交予執法部門。雖然涉及受眾遍及全球各地,但未有官方機構或執法部門表明會調查事件。

    隨着新的加密貨幣魚貫湧現,「騙局」也越來越多。加密貨幣界中,每次新貨幣首次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都會附帶概述該項目詳情的「白皮書」,惟買幣者往往不會仔細閱讀「白皮書」,在不知道究竟在投資什麼時,基於該幣高回報的吸引力,而一窩蜂買入,務求賺一筆快錢。這就很容易被部分用心不良的投資者(通常是該加密貨幣發行者)伺機快速拋售,套現離場。而單計2020年,便有超過5,700項ICO區塊鏈項目誕生。

    加密貨幣圈中,很多人會稱這種惡性操作為「抽地毯」(rug pull)。

    「魷魚幣」推出時,聲稱買幣者可以通過兌換「魷魚幣」而加入創建者創造的新網絡遊戲。不過,很多人買了「魷魚幣」後,卻發現其後沒法出售,最後很快就被「魷魚幣」發行者「抽地毯」離場,散戶損失慘重。

    魷魚遊戲同名虛擬貨幣在11月1日暴升後歸零(CoinMarketCap網站截圖)

    ICO遭有心人利用

    這次「魷魚幣」事件,其實僅是與加密貨幣相關騙局的冰山一角。很多新加密貨幣在分散式交易所買賣時,缺乏監管機構監管,也沒有明確清晰條例規管。在加密貨幣熱潮下,很多人就藉此漏洞推銷自家來歷不明的加密貨幣,目的就是讓散戶上釣,事後也難以追討責任。

    譬如在2018年,韓國便有人聲稱會通過ICO建立加密貨幣交易所,取名為Pure Bit,並發行一種兼容於以太坊(Ethereum)ERC-20協議標準的加密貨幣Pure Coin。這個項目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並紛紛投資以太幣作支持。惟Pure Coin發起人突然提取所獲得的以太幣,並同時關閉了所有社交媒體帳號和相關網頁,人間蒸發,沒人能夠聯絡得上他。計算當時的以太幣價格,這批投資者合共被詐騙超過200萬美元。

    還有一單更加著名的,是美國BitConnect事件。BitConnect曾是一間加密貨幣交易及理財平台,它發行了一種BitConnect Coin(BCC)的代幣,聲稱投資者可以以比特幣換取BCC,變相將比特幣借給BitConnect,投資者只要拿着BCC,就可以每年獲得120%的回報。

    BitConnect於是便以新獲取的比特幣,來向現有投資者支付利息(就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BCC市值曾經一度躋身所有加密貨幣的前20位。惟這個「龐氏騙局」始終沒有持續運轉下去,美國德州和北卡羅納州等地方監管機構介入,勒令BitConnect停止運營。BitConnect遭封禁後,BCC價值馬上歸零。

    在加密貨幣熱潮下,很多人就藉此漏洞推銷自家來歷不明的加密貨幣,目的就是讓散戶上釣。(Getty Images)

    新加密貨幣「話有就有」?

    從被廣泛認為是第一款加密貨幣「比特幣」面世以來,區塊鏈社群的新加密貨幣不斷推陳出新,後來衍生一種基於區塊鏈生態的「集資」途徑──ICO。

    ICO通常都是發起人為某項區塊鏈技術項目籌集資金,讓一些有相似信念的投資者購買該代幣,幫助該項目營運。當然,投資者購買後理應會有相應的權益。因此,ICO發起人一般會撰寫一份「白皮書」,詳細列明項目的目的、用途和投資者將會得到的權益等。代幣發行完成後,可以安排在公開市場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從而被視作為新的加密貨幣幣種。

    這些新加密貨幣發起人,很多都希望借助這些資金完成自己設計的區塊鏈項目,本意都是冀促進區塊鏈生態圈及周邊產業的健康發展。不過,同時也有很多不法份子利用加密貨幣市場缺乏監管的漏洞,以高風險的ICO方式欺騙投資者。

    這些新加密貨幣發起人,很多都希望借助這些資金完成自己設計的區塊鏈項目,本意都是冀促進區塊鏈生態圈及周邊產業的健康發展。但基於缺乏監管,故ICO風險亦十分高。(Getty Images)

    一幣的兩面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數據,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底為止,接獲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詐騙報告猛增至接近7,000宗,比去年同期上升12倍,投資者合共損失超過8,000萬美元。

    追蹤ICO情況的顧問公司Satis Group的報告指出,早在2017年的統計顯示,有超過8成ICO活動都是屬於欺詐,ICO項目發起人根本從沒打算實現白皮書所載有的項目。

    這次「魷魚幣」事件就是這個例子。發起「魷魚幣」的人,從來都沒有計劃過讓「白皮書」裏的網絡遊戲世界成真。

    不過,隨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經濟逐漸進入大眾眼簾,ICO項目也愈來愈合規化,有心人欺詐的機會也就少了。惟「魷魚幣」之類害群之馬,至今仍難杜絕。

    魷魚幣官方網站列出「團隊成員」,但遭外界質疑他們「是否存在」,目前這一網站已關閉。(網站截圖)

    的確,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說所有ICO都是「騙局」。ICO建基於區塊鏈的特性,讓許多創意團體或中小企能夠募得足夠資金,將計劃中的區塊鏈項目付諸實行,徹底發揮區塊鏈技術的最大成效。

    然而,這也是ICO本身存在高風險的主因。在沒有任何合適而有效的監管情況下,ICO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就代表加密貨幣市場出現亂象的機會就愈大。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