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紐交所尷尬退市 啟動赴港上市前路難測│企業熱評
自2021年6月30日在美上市後,就跌進「漩渦」中的滴滴出行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北京時間12月3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發文稱:「經認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並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這表明,在上市之後就飽受股價下跌、監管審查、屢遭處罰的滴滴出行將告別「往事」,開啟新的征程。但是,即便其能夠順利在香港上市,其能否再創「巔峰」,還要看中國網約車的市場格局如何演變。
滴滴出行成立於2012年,依靠資本的力量,曾與快的、Uber等對手廝殺,於2016年壟斷中國超過90%的網約車市場份額;此後,開啟了多元化擴張之路——社區團購(橙心優選)、花小豬、貨運、跑腿等新業務相繼誕生。在大規模資金補貼的政策助力下,2020年8月,滴滴出行全球日訂單量首次突破5,000萬單;同年11月,滴滴旗下橙心優選日訂單突破1,000萬,一度躍居行業第一。
滴滴出行輝煌的轉折點始自美國紐交所上市。
2021年6月30日,成立9年的滴滴出行在紐交所上市,開盤價16.65美元,較發行價大漲19%,並一度衝刺到18.01美元的高位,市值突破798億美元。但在,隨着「滴滴出行未得到中國監管層同意就低調在美國上市」、「滴滴出行把用户數據打包交給了美國」等傳言的風起雲湧,滴滴出行的股價開始不斷下挫。此後,隨着中國網信辦宣佈對滴滴出行展開網絡安全審查、中國交通運輸部會同多個部門對滴滴出行等網約車平台進行約談等監管訊息的公布、以及各種處罰金額的出爐(企查查APP統計,滴滴目前總累計罰款金額已達8,413萬元人民幣);滴滴出行的股價開始直線下行,一路跌破發行價,下挫至7.16美元。截至12月2日美股收盤,滴滴出行報7.80美元,市值376.21億美元。
這番大起大落的經歷,似乎印證了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在創立8周年晚會上引用的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Jeff Bezos)的那句話:「人都渴望自己能夠到達巔峰,但到達巔峰的一刻起,就是下落的開始,所以不要追求終點,而要永遠站在起點。」
只是滴滴出行的「新起點」過於被動。
滴滴出行「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並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有着複雜的監管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訊息保護法》、《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等法律關於數據安全管理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滴滴出行在紐交所上市後的表現。
滴滴出行自2021年7月以來遭遇的各類監管審查仍會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其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比如上市前的估值和發行價的確定。畢竟,資本在逐利的同時也會理性分析標的物的潛在風險,滴滴出行的歷史並不「清白」,在美國還存在集體訴訟的糾葛——7月2日美國律所Labaton Sucharow宣佈對滴滴可能面對的證券訴訟案展開調查;7月4日、5日,律所Rosen和律所Schall先後宣佈展開調查,徵集因滴滴股價大跌而蒙受投資損失的投資人。
此外,從中國網約車市場格局的演變來看,面對競爭日漸白熱化的網約車市場,滴滴出行不僅需要更多的資金,也需要更強的管理能力。
據中國網約車監管訊息交互平台統計,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共有251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根據中國交通部網站的內容,2021年10月訂單量超過30萬單的網約車平台共18家,按訂單合規率(駕駛員和車輛均獲得許可的訂單量佔比)從高到低的排行來看,滴滴出行僅排在第16位。
美團打車和T3出行可能是滴滴出行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對手。
2021年7月9日,「美團打車」App 重新在各大主流應用商店內上線,既有聚合模式,也有自營模式,開通服務的城市超過100家。美團CEO王興曾表示:「打車是一個高頻、必備的本地生活服務品類,一直是美團在進行長期探索的業務」。顯而易見,藉助強大的外賣體系,以及盈利頗豐的到店酒旅業務穩定下來客户群,美團打車的前景不容小覷。
而背靠一汽、東風、長安的T3出行已在10月26日完成了A輪77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這也是2018年以來中國網約車企業獲得的最大額度單筆融資。公開訊息顯示,在T3的本輪融資中,中信聯合體領投,應通科技、同程旅行、鴻為資本、德載厚資本等跟投,一汽、東風、長安、阿里、騰訊等老股東繼續加持。
對於有着一些「黑歷史」的滴滴出行來說,美團打車和T3出行的強勢入局無疑會大量蠶食其已有的市場份額,更何況在上述兩家企業之外還有市場份額已相對穩定的神州專車、曹操出行、首汽約車等在深耕網約車市場。
可以說,若無一些新穎的營銷手段和戰略佈局,即便未來在香港重新上市,滴滴出行也可能會長期滯留在起點上。
DiDi Global(DIDI.US)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