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阿里巴巴業績不及預期 未來將如何「蜕變」

    阿里巴巴業績不及預期 未來將如何「蜕變」

    阿里巴巴公布業績後,其港股11月19日低開10.26%後維持低位運行,截至發稿,阿里港股報140.6港元,跌9.87%。

    隔夜(11月18日)美股阿里巴巴收跌11.13%報143.6美元,折算成港股市場價格為139.052港元/股。

    綜合媒體11月19日報道,阿里巴巴11月18日晚公布新一季業績顯示,收入200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29%,低於預期的2074億,主因淘寶天貓的收入增長不及預期;Non-GAAP淨利潤285億,低於市場預期的332億,主因收入表現差、毛利率和費用投放較高。阿里下調財年收入預期,將增速從約30%降至20%-23%,該財年收入指引亦創下2014年上市以來新低。

    投行傑富瑞將阿里巴巴港股目標價由328港元下調至287港元,美股目標價由336美元下調至295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巴克萊分析師Jiong Shao給阿里巴巴評級為「跑贏大盤」,目標價在275美元,稱當前的估值不管是在中概股還是科技板塊中都極具吸引力。

    花旗在近日財報指出,考慮到嚴峻競爭環境、宏觀經濟放緩和疲軟消費情緒,阿里巴巴的雙十一商品交易總額低於預期。儘管面對過去一年監管逆風影響,阿里巴巴仍錄得了穩定的營收增長。花旗維持對其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40美元。

    高盛日前發表報告,維持對阿里「買入」評級,未來12個月目標價則輕微由246港元下調0.4%至245港元。

    摩根大通的AlexYao在9月底將阿里巴巴評級為「增持」,目標價在255美元。

    瑞信10月曾發布報告指,在消費環境增長放緩、競爭力加劇,以及阿里長期投資增加下,利潤率可能面臨壓力。下調阿里2022至2024財年每股盈利預測4%至6%,並將電商EV/EBITA預測由13倍降低至10倍,目標價由218港元下調至186港元,評級則維持「跑贏大市」。

    內地經濟觀察網報道,海通國際曾指出,過去的一個季度裏,受新冠疫情及洪災影響下,內地宏觀經濟疲軟,勢必令消費增長放緩,而這作用於阿里巴巴,便是直接影響其營收增速。

    對於市場一度表現出的悲觀態度,行業觀察人士賈琦認為,並不特別指向阿里巴巴一家,他認為在整個網路行業是普遍存在的。需要明確的是,去年疫情帶來了高基數,同時也讓網路行業企業在各個領域中的市場趨向飽和,而這最終體現在財報數字上,便是增速普遍下滑。

    對於阿里巴巴的股價跌勢,「主要受大行情裹挾。」在賈琦看來,近期除了阿里巴巴,包括百度、拼多多、B站等多家中概科技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增收不增利背後

    拋開市場因素,回到阿里本身,其不只是營收增速放緩,中信證券此前預計,阿里對淘特、淘菜菜、本地生活等業務的投入規模加大,也會影響其利潤釋放。

    現實確實如此。其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值僅有285.24億元人民幣,按年下滑39%。對於「增收未增利」的事實,阿里在財報中作出解釋,「主要由於對正展現穩健業務增長的關鍵策略領域(如淘特、本地生活服務、社區商業平台及Lazada)投入的增加,以及支持商家的舉措。」

    「利潤下滑,說明阿里淘系扶持中小商家的舉措不是空話。」賈琦看到,今年以來淘寶、天貓頻頻推出相關扶持政策,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

    從財報中公布的數據看,上述業務上的持續加註,也為阿里帶來了不同維度的「量化」增長:淘特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2.4億,淘菜菜等社區商業平台的GMV季度按月增超150%,盒馬等本地生活服務的訂單量按年增超30%,而全球市場上的Lazada訂單量也實現了按年增長82%。

    在過去的一個季度裏,由淘寶、天貓所構成的電商基本盤,作為核心業務為阿里帶來1711.7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貢獻,但不容忽視的是,阿里並不單純依賴某單個業務應用,如今將更多的資源、投入轉向多業務引擎上。

    多端驅動不只是帶來收入增長,在外界更為關注的用户數維度上,過去的一個季度裏,阿里巴巴服務的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增約6200萬,這被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重點提及。在他看來,單季淨增數據反映出「阿里巴巴正穩步走向服務全世界20億消費者的長期目標」。

    「我們本季度內持續投資於關鍵策略領域,並在這些年輕業務中獲得顯著增長。」在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衛看來,基於多元化業務推動,阿里在該季度收入得以取得29%的增長。

    第二增長曲線

    總結過去一個季度的表現,張勇表示,阿里巴巴持續圍繞內需、全球化和雲計算三大戰略投入。這在財報中也有切實的效應體現:國內商業板塊按年增長31%,全球化業務按年增長41%,而以阿里雲、菜鳥為基礎的企業數字化及服務按年增長32%。

    其中,在阿里核心商業背後提供物流保障支撐的菜鳥,其在跨境物流、鄉村物流、供應鏈管理和社區服務方面的能力,也在這一季度財報中被「量化」體現:截止9月30日,菜鳥運營超過300萬平米的跨境倉儲網絡,菜鳥鄉村物流已經覆蓋全國超1000個縣,日均處理的包裹量按年增長超過280%。

    「數字化供應鏈優化是核心。」賈琦認為,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菜鳥等業務與阿里雲互為表裏。賈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出了對阿里「雲釘一體」戰略進展的關注。「這一業務已經擔起了阿里第二增長曲線的重任,其增長勢頭值得持續關注。」

    財報顯示,阿里雲和菜鳥貢獻了超575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其中雲計算部分的收入為200.0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33%,連續四個季度盈利,而這背後主要受網路、金融服務和零售行業客户收入增長推動。

    從過去突出增速,到如今阿里財報中更為關注增長與質量,賈琦發現,在產業紅利期過去後,整個科技網路超級股中,「一半蜕變為藍籌股,一半繼續進化以渡過周期」,這期間的阿里巴巴屬於後者,它正基於多年的技術投入,深入到多端業務、多引擎驅動增長的戰略佈局中。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BABA.US)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