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約談網路平台 外賣快遞漲價勢在必行|巨子點評
9月10日監管層約談美團、餓了麼、滴滴、閃送等10家頭部平台企業,要求他們重視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所謂新就業形態就是無固定工時、薪資和工作地點,從網絡平台的訂單中獲取勞動機會,賺取相應的薪水。外賣和快遞員,網約車司機是新就業形態的主力軍。與傳統勞動者相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享受自由就業的同時,也放棄了部分應有的權利。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往往落後於經濟基礎。中國網路已經高速發展十多年,隨着數字經濟不斷壯大,新就業形態吸納大量勞動力,慢慢成為主流。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共有236家網約車平台企業,取得許可的網約車駕駛員超過351萬人。外賣送餐員與快遞員規模也不斷擴大,從業人數超過1000萬人。與之相配的上層建築亟待完善。
7月22日,人社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大致有四個方面,薪資、勞動量、考核、社會保險。其中前三項比較容易解決,唯有第四項社會保險爭議頗多。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網約車平台盈利困難,不願意承擔相關成本。另一方面是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大多從業者沒有當一輩子外賣員的打算,只想短時間內多掙點現金。還有就是社會需求和崗位變化太快,管理和繳納社會保險的複雜性高。
主要原因還是網路平台不願承擔社保成本。平台不交社會保險,外賣員或者網約車的從業者規模仍在不斷增加,說明中國勞動力供給過剩。新業態從業者主要來自於工廠工人和農民,即便沒有社保,這些勞動力依舊源源不斷湧入外賣大軍。說明送外賣的收入高於工廠,卻又沒那麼辛苦。舉個例子:廣東省東莞市最低工資1720元/月,某工廠給員工定的薪資就是1720元/月,員工想多掙錢就只能加班。按國家勞動法,工作日、休息日、法定假日加班企業需支付1.5、2、3倍薪資。但由於工廠給員工的是最低薪資,即便嚴格遵守勞動法,該有的薪資、加班費、社會保險都足額準時支付,員工的總收入還是沒有送外賣多。
表面上看,由於勞動力供給充足,所以網路平台可以肆無忌憚地調高抽成,不給快遞員繳納社保。這是個經濟問題,短期內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然而社會保險終歸是個「社會」性問題,如果這些新業態從業者因為沒有社會保險,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到時候還得國家財政託底。相當於美團這類企業為了自己的發展,向外轉嫁社會責任,這對國家其他納稅人並不公平。也許從財務報表上看,支付外賣員薪資成本後,美團這類企業就沒有利潤了。但外賣員廉價的勞動力卻是美團擴張,估值上漲的基礎。美團股東雖然沒有得到分紅收益,但卻能得到資本增值收益,因此為外賣員繳納社會保險天經地義。
可能有人會用成本增加將導致需求減少,需求減少將導致失業增加這類混淆視聽的藉口,以便讓人投鼠忌器,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事實上如果一個行業必須以犧牲部分從業者的合法權益為代價才能發展擴大,那麼就說明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存在漏洞,這個行業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性。京東和順豐都能做到給自己的快遞員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說明保障新業態從業者的權益在實際操作中是可以實現的。
美團為規避給外賣員繳納社保的法定義務,要求外賣小哥註冊個體工商户。雙方從僱傭變成了合作,從發放工資變成了勞務費。利用勞動力供給過剩和法律漏洞,低成本擴張,劣幣驅良幣。最終達到市場佔有率擴大,股票估值上漲,股東收穫資本增值的目的。這種經營思路是沒有前途的,一是不符合共同富裕,依法治國的大政方針,二是不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經濟發展靠的是提高生產效率,而不是壓低勞工成本。監管層要求網路平台保護新業態從業者的權益,但卻沒有說保護權益的成本完全由企業承擔。網路企業在優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同時,以恰當的理由提高配送費用並非不能接受。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